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玩朴克牌,学染色体组概念。
3.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易混辨析41.误认为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或认为含多个染色体组者均为多倍体
单倍体强调的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取决于配子中所含染色体组数,可能为1组、2组或多组。含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取决于其发育起点是“配子”还是受精卵,若为前者,一定是单倍体,若为后者,一定是多倍体。
2.混淆“可遗传变异”与“可育”
“可遗传变异”≠“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有着本质区别。如无子番茄的“无子”原因是植株未受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以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3.混淆“三体”与“三倍体”
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其每种形态的染色体为“三三相同”(如图1所示);三体则是二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只是其中某形态的染色体“多出了一条”而成为3条,其余染色体均为两两相同(如图2所示)。
4.错将“单倍体育种”等同于“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如下:
由此可见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和筛选四个过程,不能简单认为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的全部。
5.错将四倍体AAaa(由Aa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算作1AA∶2Aa∶aa
AAaa产生配子状况可按下图分析,由于染色体①~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四条染色体分至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故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状况应为①②与③④(AA与aa)、①③与②④(Aa与Aa)、①④与②③(Aa与Aa),由此可见,A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AA∶4Aa∶1aa而不是AA∶Aa∶aa=1∶2∶1。
6.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5个问题
(1)选材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归纳实验中各种液体的作用
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②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为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④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⑤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行为。
(3)根尖培养
①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
②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制作装片: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5)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5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辨析
(1)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位置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原理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重组
观察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
2.“三法”判定染色体组
方法1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4条,b中两两相同,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4、2、1个染色体组。
方法2 根据基因型判定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注:判定染色体组的数目时只需参考其中任意一对等位基因的数量即可。
方法3 根据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推算
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
3.“二看法”确认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达标检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