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ticResPpBBX24

您知道是何原因使眼得病的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enduanjianbie/m/47888.shtml

→查看原文    →查看PDF

『点击免费订阅《园艺研究》电子刊』

红梨因外观漂亮、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红梨品种却很少,尤其是脆肉型的东方梨品种,果实多难以着色,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其着色水平也不稳定,全红型品种更是极为少见。挖掘控制红色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解析红色性状的形成机制对红梨育种和栽培调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早酥红’是从优质脆肉型梨品种‘早酥’梨中鉴定出来的一个脆肉型红色芽变品种,是研究梨着色的优异材料。前人已经以其为试材做了大量研究,但尚未有与其红色性状紧密连锁的变异位点和关联基因的报道。

年4月,HorticultureResearch在线发表了沈阳农业大学张志宏教授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姜淑苓研究员团队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王继勋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A14nucleotidedeletionmutationinthecodingregionofthePpBBX24geneisassociatedwiththeredskinof“ZaosuRed”pear(PyruspyrifoliaWhitePearGroup):adeletioninthePpBBX24geneisassociatedwiththeredskinofpear的研究论文。

Fig.1:Flowers,fruits,newshoots,andseedlingsof“ZaosuRed”,“Zaosu”,and“KualaPear”.

本研究通过基因组重测序结合BSA联合分析的方法,自‘早酥红’梨中鉴定出了一个14bp的缺失变异,该变异仅存在于‘早酥红’及其红色子代中,位于一个B-Box(BBX)家族转录因子PpBBX24基因的编码区上,可以使PpBBX24基因产生移码突变,蛋白翻译提前终止,C末端缺失重要的NLS(核定位序列)和蛋白互作相关的VP结构域。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PpMYB10和PpHY5转录因子在红色样品中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而非突变的PpBBX24基因则刚好相反。该研究最终确定PpBBX24基因编码区上的14bp缺失变异与‘早酥红’梨的红色性状密切相关,这一体细胞突变事件的发现将有助于红梨育种和梨果皮着色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Fig.2:PCRamplificationresultsofthePpBBX24genefragmentusingtheprimerpairF-andR-indifferentDNAsamples.

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欧春青副研究员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张校立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志宏教授、姜淑苓研究员和王继勋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主要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YFD)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RIP)等项目的资助下完成。

文章链接:

     刘旦梅,副教授,山西大学时 间:年4月7日14:00-15:00扫码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79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