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贝瑞达安等10家基因企业,谈全球环境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m/

当前国际环境下,生命健康企业如何定位和协作?笔者采访了10家代表性的基因企业,包括上游的设备生产、质控和制剂制造、中游的测序服务、数据分析和下游应用方。

华大智造:蒋慧

贝瑞基因:高扬

云康集团(达安):段志峰

希望组:汪德鹏

Congenica:李辉辉

阅尔基因:陈云弟

厚泽生物:郑玲燕

生命奇点:佟崴嵬

艾吉泰康:杭兴宜

易得好康:陈杰

产业协作十问

1.如何理解基因产业的基础设施和终端用户?

2.基因产业链已经完善了吗?还缺乏哪些要素?

3.您所在企业在产业链哪个环节,上下游分别是?

4.您所在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有哪些方式?

5.全球产业协作如何促进RD和市场拓展?

6.当前基因行业市场竞争和合作态势如何?

7.对于筹建基因产业联盟,您有何建议?

8.对于全球软件开源和数据共享,如何合规协作?

9.如何平衡国际技术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

10.您有其他补充的问题吗?

划重点(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华大智造蒋慧:从B端走向C端是科学仪器发展的必然……我们希望创建开放的、共享的、没有垄断、自主发挥的测序生态圈。

贝瑞基因高扬: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面市离不开与国际、学术机构、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终端市场的拓展,包括社会科普教育也都需要企业间共同发力,让大家认识、了解基因检测这个年轻的行业。

阅尔基因陈云弟: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是从无到有催生了基因产业,而是使之爆发。站在年这个特殊关头回望,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变少了,而是要补的功课更多了。

易得好康陈杰:过去10年,测序技术与真正的应用端跨界交流的非常少,缺少用户的参与,也是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学好商业是首要任务。

Congenica中国区李辉辉:希望产业联盟能更多收集推广全行业的最佳实践……我们愿意促进英国和欧盟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交流。

厚泽生物郑玲燕:国内产品在已经与国外产品达到同一水平甚至有所超越……希望可以给中国的好产品更多的机会。

云康集团(达安)段志峰:下游公司的渠道重叠度较高;上游领域的测序仪器及试剂的技术先进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组汪德鹏:除了核心区域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外,还是要鼓励共享。只有共享,才能成为行业标准……时代在变化,中国需要新型的企业和新型的企业家。

艾吉泰康杭兴宜:国内基因产业链各环节已基本具备,但从成熟度上,部分领域相比技术领先者还有一定差距。最重要的因素是上游核心知识产权及定价权的掌控。

生命奇点佟崴嵬:科研经费的固定和国内药企新药研发刚起步,限制了科研级基因检测的市场容量,而临床级市场的需求比较稳定,最具发展潜力。

企业访谈原文(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蒋慧

华大智造副总裁

·华大智造处在产业上游,包括上游仪器设备及相关试剂耗材。基因测序仪也是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的决定性设备。华大智造在上游核心技术上破局赶超,为中国基因产业发展提供自主研发的核心工具,也为基因产业下游厂商提供了选择的权利。除了基因测序仪以外,华大智造还致力于贯穿于整个生命数字化过程的一系列生命科学仪器设备。

·就产业的基础设施来看,从一代测序技术逐渐发展至现在的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技术),测序通量的快速提升成为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20年30亿美金相比,新技术下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只需要美金即可完成。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基因检测变成人人可期的一件事情。

·从B端走向C端是科学仪器发展的必然。基因技术从科研实验室转化为消费端的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面向孕妇的无创产前检测、面向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面向肿瘤患者的肿瘤基因早期筛查产品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个人基因组的产品等。基因技术就跟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提升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

·华大智造于年启动了“测序者计划”,希望能够为行业内做基因测序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试剂、培训及应用指导,以推动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同时树立起完整的行业规范,解决整套规范建立、数据产出、仪器安全性、稳定性、数据隐私性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数据安全和隐私必须严肃对待,需要强有力的安全协议和执法手段。同时获取数据对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都很重要,必须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基因科技是生命科技之根,是全人类“共有、共为、共享”生命数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力量。我们希望创建开放的、共享的、没有垄断、自主发挥的测序生态圈。

高扬

贝瑞基因董事长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性的合作与竞争,贝瑞基因一直以来都注重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当然,一家优质的企业,一定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为行业赋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目前,整个基因检测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极早期阶段,即将到来的爆发点或许是肿瘤的早诊、或许是消费级基因检测、亦或许是基因大数据的应用。这个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面市离不开与国际、学术机构、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终端市场的拓展,包括社会科普教育也都需要企业间共同发力,让大家认识、了解基因检测这个年轻的行业。贝瑞基因愿意与志同道合的学术界、同行企业及资本方合作,一同努力,让这个行业走得更远。

段志峰

云康集团(达安)分子诊断中心负责人

·我认为从上游仪器设备到下游应用服务,已经基本完成全产业链覆盖,但是现在上游仪器及试剂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内这方便比较薄弱,需要国内侧重于测序技术研发。

·我认为在人类遗传咨询管理合规情况下,与海外/中国企业合作可以测序本地化,然后测序数据成员共享,成员共同负责,建立大样本数据库成员共享分配制。但是要严格遵循数据保密及使用制度。

·产品研发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于终端市场,可以使创新力强、技术先进的项目快速落地,高效服务于终端客户,使广大老百姓受益。

·下游公司的渠道重叠度较高,竞争较大。在测序的上游领域,测序仪器及试剂的技术先进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技术更新迭代快,需要同类公司间共同合作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

·我认为应该制订一个全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人类遗传资源共享管理使用规范;2)人类遗传资源处理流程标准(包括测序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标准软件,数据分析流程标准化)等通过对整个流程标准化进行规范化合作。

汪德鹏

希望组CEO

·行业发展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源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产生了NIPT这样的重磅应用,也在遗传病诊断、病原体诊断、肿瘤诊断、辅助生殖等领域孕育了大量的产业机会。最近,已经将三代测序全基因组测序降至1万元,又会带来大量的产业新机会。

·基因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从上游测序平台到云计算平台、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数据解读平台等。在产业生态中,还缺乏中国公司在产业链中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跟随者多,创新者少。

·北京希望组在产业的上游、中游都有布局。我们在构建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dbSV,是全球第一个大规模的结构变异数据库,属于上游的事情(并不是只有测序仪才是上游)。我们也属于中游,即测序服务和测序产品的开发及销售。

·全球产业链必须合作才能共赢,比如我们与英国OxfordNanopore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一起开发应用技术、建立国际行业标准以及开发知识产权。

·在基因产业联盟里,我们主要希望能在三代测序应用领域,贡献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标准制定。

·除了核心区域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外,还是要鼓励共享。只有共享,才能成为行业标准。关键是你共享的是否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希望组开发的算法和软件,大部分会分享给科学研究免费使用。一个企业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是,源源不断创造大量的知识产权。

·目前基因行业竞争激烈。三代测序竞争相对平和。但我们鼓励基于价值的竞争,不要只做基于价格的竞争。时代在变化,中国需要新型的企业和新型的企业家。

李辉辉

Congenica中国总经理

·基因产业链还没有完善。以基因组医学应用为例,产品服务的交付还不够成熟。除了可及的测序和数据分析,还包括产品的注册审批、卫生经济学的验证、支付、与HIS/EHR等信息系统整合以及临床从业人员的技能教育和患者教育等问题。其次,仍需持续控制成本和做好流程的优化、标准化及产品化。

·Congenica是一家英国的创新性基因组信息技术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70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