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应用又有了两个方面的创新进展:
《科学》重磅:张锋的“神探”再无束缚!2小时内现场判断病毒种类,即时检验迎来革命性突破,都靠这位美女科学家
奇点猛科技
本周,《科学》杂志以封面形式发表了一项有关CRISPR技术的最新进展。此前我们曾经报道过,张锋团队构建的“SHERLOCK”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CRISPR/Cas13a系统,在病毒快速检测领域迈出了一大步。这项备受期待的技术,这次又迎来了新的重大突破,终于可以离开实验室,有望在疾病一线大显身手了!
《科学》本周封面
本项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样品处理方法,告别了实验室内繁复的核酸提取工作,使得新技术能够直接在患者唾液和血清样本中检测到病毒,同时依旧保持着1个拷贝/微升的灵敏度。该技术也能够更容易、快速地区分几种相关的类似病毒(如寨卡、登革热、黄热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这些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对辨明疫情特别有用![1]
基于此前研究的基础,检测结果可以直观地展示在试纸上,整个过程只需要不到2个小时。这意味着,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需要高端的技术人员,在疫情来临时,普通的医务人员即可在现场快速确认毒株!
此图会动
许多大规模突发性传染病都面临着检测难的问题。
年-年间,疯狂肆虐的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本身传播快、滴度低,受限于检测技术,确诊第一例病例时,疫情已蔓延了几个月。而寨卡与登革热(DengueVirus,DENV)这类相似的病毒,往往造成的症状也很类似,区分更是难上加难。
无论是不是这些传播极快、疫情严重的疾病,理想的检测方法都应该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速度要快,费用要低,最好能够同时比对多个对象,同时对设备、技术、资源的要求也要尽可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