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推广使基因编辑逐渐成为科学研究重要手段,使基因功能研究、通路研究更为直观便捷。随着二代测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究基因组层面的变化对疾病或癌症的影响,测序后的数据分析从理论层面上解释了可能的疾病发生原因,而实际上是否事实真如数据分析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直接明了的验证基因的功能影响呢?当然有,基因编辑技术当仁不让!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细胞系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的定位到基因组的某一位点上,在该位点剪断靶标DNA片段,插入或敲除或定点修改基因片段。通过基因编辑,特定的敲除某一基因、或者插入某一基因、或者定点突变使基因失活,可以最直接有效的研究该基因功能以及它对细胞各方面性状的影响。经过基因编辑改造且能够稳定遗传的细胞系是功能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组学、及生物工程制药等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材料。
随着基因工程变革,基因编辑技术也经历了三代发展,目前最常用的是CRISPR-Cas9技术。与ZFN技术和TALEN技术相比,CRISPR-Cas9构建更容易、细胞毒性更小、效率更高,是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
图1不同的基因编辑技术原理示意图[1]
基因编辑应用—测序后功能基因验证如何将基因编辑与高通量测序进行完美结合也是很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