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
日前,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MAP)联盟携全国29医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CellResearch杂志发表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ChinaMAP一期研究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和直辖市、8个民族,超过1万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表型的系统性分析。其中,提到了不少与普通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特点、健康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医院院长宁光为大家介绍了该研究中的重点。Q:医院发布最大规模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对大家在日常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A: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医院院长宁光透露:这项研究覆盖全国7大地理区域,27个省和直辖市,8个民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特征:
中国人有独特的营养代谢谱:比如酒精代谢能力,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对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于全国前列,山东人酒量并不突出,福建人和广东人排在最后。
我们证实导致喝酒脸红和酒精代谢能力差的乙醛脱氢酶2基因变异是东亚人特异性的,也就是中国人喝酒脸红者远高于全球其他人群,而该基因变异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这一发现也从科学角度支持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不过量饮酒”的倡议。
饮酒可能刺激口腔、咽喉、食管粘膜。一次当然关系也许不大,粘膜细胞代谢更新快,坏死的细胞,会有新的细胞来替代,这就是人体的修复机制。但反复多次,食管粘膜不断损伤,不断修复,很可能就出现慢性炎症和增生,细胞就可能癌变,最后发生食管癌。最近,《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布的一项研究统计显示,年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47.3万例,因食管癌死亡43.6万例,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都最多,分别为23.5万和21.3万,新发病例数占到全球的大约50%。食管癌早期病变的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病变存活率不足2%,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
小编邀请医院肿瘤内科潘战和医生为大家科普相关知识。“食管癌死亡率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晚期病例太多,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的关键。如何早发现呢?有的人想到通过所谓的早期信号来发现食管癌,但这其实很不可靠,因为食管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有时尽管有些不适,但也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想要靠症状来早期发现食管癌,多半是很难的,建议食管癌高危人群主动进行筛查。符合下列1和2-6中任一项者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40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6、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推荐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食康1号。适用于食管癌早筛。使用时无需麻醉,无痛、无创、安全方便快捷。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年12月份正式列入食管癌早期筛查专家共识,适合大面积、大范围人群居家普查。适用于胃镜前的筛查。食康1号——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是人体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取样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扩散10倍,用来收集人体内食管细胞,从而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
食康1号一次取材可以获取千万级食管细胞量。阳性检出率达90%;对于食管、口咽、胃食管连接处等部位都可进行全面检查,后期诊断无遗漏。若经食康1号检测,遇到重大阳性病变,患者立刻进入“绿色通道”,进行内镜筛查并进行活检病理检查。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中度异型增生每年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粘膜内癌要进行内镜下治疗。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内镜的筛查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内镜的阳性检出率。今天是国际家庭医生日,宁光院士表示结合中国人群疾病特点,建议癌症的预防和干预关口前移,要特别重视社区和家庭医生的作用。医院,我们应该做好社区和家庭医生的技术支持,帮助家庭医生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癌症规范化体系建设,今后我们要努医院和家庭医生加入,帮助他们共同做好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并且落实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