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因编辑婴儿这个“大新闻”,为何引发科学界集体质疑谴责?
贺建奎(图源:美联社)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成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多家媒体多次致电贺建奎本人,无法接通。生物医药圈多位专业人士、相关部门以及贺建奎所在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发表观点,其基本观点一致:均持质疑和反对态度。
各方回应
根据相关网站披露,贺建奎所做的这项临床试验,已经通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登记。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医院医院。
随后,通过此次伦理审批的医院则回应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正在调查”,“婴儿的基因编辑并非在该院进行,婴儿也不是在该院诞生”。
此外,该机构所在地的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开会讨论此事,此前并未收到项目的伦理审查报备。
南方科技大学今日也做出回应,称建奎副教授已于年2月1日停薪留职,对其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深感震惊”,且“学校和生物系对此并不知情”,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百余位中国科学家也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在声明中,他们指出——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质疑
此次事件,引起舆论极大争议,无数生命科学学家对此严厉批判。
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技术不成熟就直接运用到人体,可能会带来极大风险。
据“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