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ldquo基因编辑技术CRI

轻度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935649.html

来源:科学公园

CRISPR技术=转基因有害?

一篇Naturemethods上刚刚发表的关于CRISPR技术的论文在网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骚动。媒体报道称“这一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引入数百种意想不到的突变到基因组中。”很快就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将其作为“转基因有害论”的证据进行传播了。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怎么看待这篇文章对CRISPR技术的评价呢?

1、CRISPR技术的脱靶效应客观存在

关于CRISPR技术的具体细节这里并不想说太多。简单来说,CIRSPR技术就是使用一小段RNA(导向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识别基因组DNA,并引导称为Cas9的核酸内切酶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切割,从而达到对特定DNA序列,也就是对基因进行编辑的目的。

导向RNA和Cas9的特异性是脱靶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人体内每个细胞的DNA由超过30亿个碱基对构成,尽管导向RNA已经足够长,在理论上能够保证很高的特异性,但并不能绝对保证导向RNA只和目标DNA结合。如果导向RNA意外结合到了其他序列,那么就可能造成非目标序列被编辑,这就是所谓的“脱靶”。此外,Cas9酶本身也会造成意外的随机切割。

2、如何应对脱靶效应?

由于脱靶效应的存在,可能产生对非目标序列的切割,因此人们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使得其能够更为精确的进行操作。从技术上来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努力降低脱靶率,另一类则是更精确的知道哪里容易出问题。

对于前者来说,主要是对导向RNA进行更为精确有效的设计,以及通过对Cas9内切酶的改造,来降低错误编辑的概率。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效的导向RNA设计方法,和高特异性的Cas9内切酶突变体被研发出来,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脱靶率,提高了编辑精度。

而对于后者来说,主要基于计算机对序列进行分析,来预测可能发生错误编辑的序列位置,从而加以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82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