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下的ldquo美

艾飞

“人生而平等”,我想大概每个人都用这句话聊以慰藉过。

卢梭这句话陈述的是人的天赋权利,却不是我们的自然状态,稍稍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并没有什么方式能保证“人生而平等”,我们这个人间的自然状态是“人生而不平等”。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生而平等”都是一句美丽的梦话。

霍金有个著名的预言: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上流社会的孩子将成为更智慧、更长寿、免疫力更高的新种族,而普通人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甚至被新人种摧毁......

关于“基因编辑”,在我看来,最动人的电影,是21年前安德鲁·尼科尔导演的《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

未来世界。

文生出生的这天,全家悲痛欲绝。医生告诉文生爸妈:这孩子患精神病的概率是60%,患躁郁症的概率是42%,注意力不集中的概率是89%,得心脏病的概率是99%...基因检测显示,文生只能活到30岁。

在未来世界,像文生这种自然生产的孩子属于“瑕疵人”。其他孩子,在出生前就已经被定制了,性别啦,肤色啦,身高啦,胖瘦啦等等,都可以提前进行基因编辑。

我一直觉得,因爱而生的小孩会比较快乐,但在未来世界没有这种说法。

未来世界的歧视叫“基因歧视”,基因不良的人就是下等人。

比如找工作的时候,看的不是简历,而是随手检测下你的毛发,通过基因就可以迅速了解你这个人,甚至知道你未来的死因,以及什么时候死......

文生基因不良,是未来世界的下等人,从小到大饱受歧视。

他不喜欢生活的地球,从小梦想当宇航员去往太空,于是他拼命努力,终于进入了一家满是“基因改良”精英的宇航公司,做清洁工。

文生(伊桑·霍克饰演)

文生不想认命,那只有拼命。

他宁可站着让命运捉弄,那样的话,还有一线生机。因为人一旦认输,就会丧失勃勃生气,而“有精神”是活着的证据。

文生通过黑市介绍人,找到了杰隆。

杰隆是“基因编辑”下超一流人种,他寿命很长,智商很高,心脏跟牛一样强壮。只不过,在一次游泳比赛中,因为只得了第二名,杰隆气到自杀,落了个双腿残废。

杰隆(裘德·洛饰演)

于是,文生买下了杰隆的“基因身份”,因为单从基因来看,杰隆在未来世界里简直就是完美。

文生用杰隆的血样、尿液成功的通过了宇航公司的面试。

从此以后,文生每天出门随身携带杰隆的指纹血囊、血样、尿液以及各种毛发和脱皮,回家后,再使劲把自己身上的物质刮干净,以防不小心脱下被人发现。

就这样,文生成为了杰隆,也融入了“基因编辑”下的美丽新世界,当上了宇航员,接受训练,飞向他梦寐以求的太空......

《千钧一发》是安德鲁·尼科尔在年自编自导的电影,他也是电影《楚门的世界》的编剧,这两部电影都给我一种“摆脱泥潭,踏上田野”的开阔感。

电影《千钧一发》的开阔在于,构成我们每个人的“基因”成了影片的主角之一。

《千钧一发》的英文片名是Gattaca,这是片中宇航公司的名字,它的来源其实是DNA中四个含氮碱基的简写(G-鸟嘌呤Guanine;A-腺嘌呤Adenine;T-胸腺嘧啶Thymine;C-胞嘧啶Cytosine)。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海报还是杰隆家的楼梯,都设计成了DNA的双螺旋状。

当年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千钧一发》首映时,作为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发行方登出了遗传工程的广告,结果有数千人信以为真,纷纷打电话要求借助遗传工程优化后代。

《千钧一发》所呈现的未来世界中,没有经过基因优选,自然受孕的孩子,被称为“瑕疵人”,比如片中的文生,由于基因不完美,所以一开始只能到处扫厕所混口饭吃。

片中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换了身份的文生有一次和女友去听钢琴演奏会,钢琴家有12根手指,曲子也是专门为12指创作的。

从现在人的眼光来看,12指是畸形,然而在未来社会被重视被欣赏,可是,如果代表身份的基因,存在缺憾,就要被歧视......

在我看来,基因技术并没有对错,比如片中文生的爸妈,二胎选择了基因筛选,生出了一个更优秀的儿子,合家欢乐。

可是存在更多如片中老警察那样的人,“挟基因以令人民”,在他们眼中,没有经过基因改良的自然人,都是可以随意践踏的垃圾。

《千钧一发》想告诉现代人的是:一旦“基因编辑”的治病和强化的界限变得模糊,它就会成为暗黑森林里的食人巨兽,成为弱肉强食社会分化的元凶。

所谓的“基因歧视”,和我们当今的财富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等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在用唯一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而忽略个体身上的其他特质。

《千钧一发》中,基因完美的杰隆就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里的悲剧人物。

杰隆生来完美,从来也不知道痛苦啊挣扎啊是什么滋味,只要他想,所有目标都能轻而易举完成。

因此当他这位游泳健将仅仅获得银牌的时候,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败,极端地选择了自杀,试图了结一个他也不明确目的的人生。

生来完美,这是幸运水,却也是忘情水,他们会傲慢的不屑于任何一种感情,同样也经不起一丝丝的打击。而对人而言,体验本身,就是意义,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是: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在“基因编辑”决定一切的未来世界里,无论男女,西装革履,面无表情,似乎没人愿意透露自己内心的任何感情。

当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付诸感情。

通过基因检测,父母“了解”了文生后,他们重新筛选了一个基因改造的儿子,从此无论文生做什么,都对他坚定的说:你做不到的。

通过基因检测,找对象“了解”起来也很快,亲吻嘴把唾液拿去检测下,服务人员几分钟就给你回馈:9.3分,高质量对象哦~

在《千钧一发》的未来世界里,幸福的人们全都是“被幸福”的。

人们的幸福是政治家和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与每个个体自己的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审美能力都毫无关系。

罗素有句话我一直奉为圭臬,他说: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

世界多样化,才有了生机,如果每个人想的一样,走的路一样,做的事一样,那是机器。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的事、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我自己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假如没有这些,那做人也就没什么滋味了......

文生的亲弟从小看不起这个哥哥,他两常常比赛游泳,文生一直输,终于,他转败为胜,弟弟不解,文生说:我从不为游回去保存体力。

影片中,一开始杰隆不觉得“自然受孕”的文生能翻出什么浪,最后这个天生完美的人也被震撼到了,文生身上那种“梦想的美“,“意志的坚定”以及“承受苦难的勇气”是任何基因都无法编辑的。

结尾,杰隆感谢了文生:我只是把身份借给你,而你却让我分享了你的梦想。

这部电影是我很早以前看的,今天写下来,是因为前些天那个震惊世界的新闻:中国诞生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贺建奎称,他在7对夫妻的生育治疗中修改了胚胎,至今有1例妊娠成功。他说他的目标不是去治愈或预防遗传病,而是试图给予一种少有人天生具有的特质:一种抵抗HIV(艾滋病病毒)的能力。

这些天我翻了很多资料,我的结论是:贺建奎所做的事,在学术上并非是什么新技术的突破。他的尝试很自私,因为他的结果无法验证。更重要的是,在“基因编辑”这把双刃剑面前,人类还是小孩子,贸然瞎玩,刺伤的只会是人类自己。

《千钧一发》当年“点映”之时,影片结尾还放了一段视频,出现了爱因斯坦、林肯和著名女运动员JackieJoyner-Kersee的照片,并伴随着字幕:如果基因工程和基因实验早成事实,那么这些名人将都不会出生,他们分别患有阅读障碍,马凡氏症候群及哮喘病。

最后的总结字幕则是:当然,另外一个绝不会诞生的人,那就是你。

在我看来,“基因编辑”本身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有人迫不及待的想利用它取悦资本;有问题的是,如影片中那样,把一切人生的价值都化为效率和产品;有问题的是,将来有一天,它变成了一种万恶的标准。那,我们的喜怒哀类,我们的爱情与伤痛,都变成了冰冷的符号。甚至,“我之所以为我”的独特思想和记忆也不复存在,一个个都成了美丽新世界里,面目相同的“完美有机体”......

艾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76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