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Ⅱ-2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bp片段的概率为?
答案
D
h基因是H基因突变形成的,因此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XhY,其中Xh来自母亲;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说明其同时具有H基因和h基因,即基因型为XHXh;Ⅱ-3基因型及概率为1/2XHXH或1/2XHXh,其儿子中出现Xh的概率为1/4。
第2题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答案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第3题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答案
C
利用这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的一个融合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如果只进行基因的复制是看不见绿色荧光的,只有该基因表达产生了蛋白质才能探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以追踪该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第4题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答案
D
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只能说明该基因已经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上;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只能说明该基因已经转录;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只能说明该基因已经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上;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说明相关基因已经转录和翻译。
第5题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答案
C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从特定的位置切割磷酸二酯键;所有酶活性都会受温度影响;限制酶只能切割DNA;限制酶一般是从原核细胞中获取的。
第6题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答案
B
基因治疗是把正常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使其表达,达到治疗目的;基因诊断常用基因探针来进行,其本质是DNA分子杂交技术,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一种探针只能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类)病毒;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原核基因也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第7题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答案
C
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表明该生物是隐性纯合子;基因工程可将不同物种的基因进行重组,故不能判断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该生物体内检测到了绿色荧光蛋白,这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表达的结果;密码子具有兼并性,故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生物性状并不一定改变,依然可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第8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
AD
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在PCR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是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解旋的目的;利用氯化钙或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第9题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
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
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
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
答案
A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然后扩增,可获得大量的基因B;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只要根据目的基因的相关信息和基因文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即可;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连接需要用DNA连接酶,而不是DNA聚合酶;目的基因需要和运载体连接后形成重组质粒再导入,而且应该用农杆菌进行感染,而不是大肠杆菌。
第10题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答案
C
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该过程采用的是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没有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该过程采用的是杂交育种的方法;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该过程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该过程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
感谢打赏,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