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蓝字" b.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规律
(1)A=T;G=C;
(2)(A+G)/(T+C)=1;
(3)(A1+T1)=(T2+A2),(C1+G1)=(G2+C2);
(4)(A+C)=(T+G)=(A+G)=(T+C)=DNA碱基总数的1/2。
(5)如果(A1+T1)/(C1+G1)=a,那么(A2+T2)/(C2+G2)=a;
(6)如果(A1+C1)/(G1+T1)=b,那么(A2+C2)/(G2+T2)=1/b
DNA的复制
1.场所:
真核生物: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原核生物:主要在拟核,细胞质基质也存在。
2.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
3.过程:
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5.条件:
模板:DNA母链,
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有关的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6.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7.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8.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现象图示
9.DNA复制相关计算规律
一个亲代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
(1)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
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③含子代链的DNA有2n个.(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条.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条.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总结性语句
1.基因的定义:基因一般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①能自我复制;
②结构相对稳定;
③储存遗传信息;
④能够控制性状。
3.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性排列。
③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④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往期回顾
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