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基因编辑小鼠主要分为基因敲除(KO)、条件性敲除(CKO)及基因敲入(KI)等几种方式。其中基因敲除鼠(KO)是基因编辑鼠中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构建的模型鼠,但是这样一种模型鼠的设计和构建过程依然复杂。本文就以CRISPR/Cas9技术为例,为大家科普一下基因敲除鼠的设计、构建、鉴定与使用方法。
基因敲除原理
早期基因敲除主要利用DNA的同源重组原理,通过ES细胞打靶技术,设计同源片段代替靶片段。而近期热门的CRISPR/Cas9技术,通过人工优化的具有定位作用的单链引导RNA(singleGuideRNA,sgRNA)引导核酸酶Cas9蛋白在与sgRNA配对的靶位点处剪切双链DNA,引起DNA双链断裂(DSB),进而利用生物体内非同源末端修复机制(NHEJ)或同源重组机制(HR)修复DNA,导致基因移码突变、替换或删除,致使基因功能丧失。这样的小鼠其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产物,并能稳定遗传。
图1.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敲除原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基于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除鼠的构建。
基于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除鼠的构建过程就如下图所示:
主要包括其中,gRNA设计和筛选,sgRNA表达载体构建,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小鼠培育及繁殖及小鼠基因型鉴定等过程。详情白癜风发病的机制是什么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