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号,一则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的文章在学术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原因是这篇文章认为量子力学的部分物质性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反应在量子层面的物质结构上。
简单来说就是量子力学的属性或许会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
发表这篇论文的则是在科学界颇具声名的“勒沃休姆量子科学实验室”。
顶级的科研团队加发表在顶级科学周刊上的论文,刹那间引起了量子学术界的围观。
有科学家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量子力学的层面发现生物学的变化,相关成果对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可能是“颠覆性”的。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量子生物学的研究并不是“新鲜发明”,早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初就有科学界人士认为微观量子必然会对宏观物质造成影响。
根据“勒沃休姆量子实验室”的研究。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态的物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空间变化,科学界一般称之为“量子隧穿效应”。
具体的表现就是物质粒子在某个时空范围内发生无法预测的跳跃,从A位置忽然出现在B位置。
这种现象作用在生物学上,就会造成DNA组织结构的“突变”,使得量子物质在“双链”细胞层中不断进行链接反应。
虽然具体的经过要更复杂,但总体来说量子态的确能够左右宏观物体的变化。
尽管本次科研成果登上了顶级的学术期刊,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理论,科学界也在进一步核实具体的实验细节和数据。
要说明的是,量子力学的应用和理论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所以就算最终的结果验证无误,科学家一时半会也很难利用到实际中去。
尤其是这种跨越学科的理论更加难以落地。
当下量子力学主要发力的地方还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
量子力学可以说是人类科学目前掌握的最为复杂的一门学科。
任何物质一旦来到量子态的层面就会完全脱离“宏观物质规律”的掌控,变得异常诡秘难测。
一百多年来无数科学家试图发现量子力学深层的联系,可惜都是一无所获。
不过我们已经可以证实量子力学中的部分特性,例如“量子叠加态”、“量子纠缠态”等等,就算处于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阶段,科学家也可以利用这些特性进行大量的实用实验造福社会。
如今量子力学和生物科学产生的新关联,说明量子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也表明距离我们解开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的道理固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和量子力学一样如此坎坷曲折的也不多见。
在此之前甚至有诺奖得主级别的科学家,把量子力学和人类的“灵魂”关联在一起研究,还得出了一个相当权威的结论。
不得不说量子的世界潜藏的秘密足够我们学习好几个世纪了。
量子力学引发的宏观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相信很快我们还能发现更多其他的关联。
如果说整个宏观宇宙都是由量子世界左右的也不是不可能。
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试图找到“大一统理论”来证实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本质是一体的,可惜最终没有成果。
这也是目前科学界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大一统理论的模型,就能看到这个宇宙究竟是如何在一个和谐的“作用力”下运转的,量子力学的世界也将不再有秘密可言。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听起来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从目前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来看,量子世界的神秘也确实担得起这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只有科学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在“不决”的量子领域找到宇宙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