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杨焕明院士讲述DNA结构发现

年4月25日,Watson和Crick发布了DNA的双螺旋模型。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性状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机制,解释了当时已知的DNA理论性质,还将DNA的功能与结构联系起来,奠定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4月25日,在DNA发现的纪念日,杨老师围绕DNA和冠病毒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精彩故事。

12

全球疫情仍然紧迫

疫情期间很多同学只能在家学习,杨老师也说到,“能用这样特殊的方式同大家见面,是我高兴的事…我很高兴地知道,你们很多同学绝对不会让时间白白从你们手上流过。”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一说到这个词(COVID-19),我们大家的心就往下沉,怎么没有好消息呢!”看着媒体报道的不断攀升的数字,杨老师的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对于欧美疫情的严峻发展,实在有心无力。对于国内疫情,目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12

生命科学的第一场革命

很多国家把4月25日这天定为国家DNA节。17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宣布落下帷幕,也正好是DNA双螺旋结构公布50周年纪念。

“要讲故事,还要讲双螺旋诞生以前的故事。”杨老师说道。在DNA双螺旋结构发布之前,科学家们对细胞核内的物质做了很多的研究。首先是核素的发现,然后又有了细胞核内纤维结构的发现,接着确定了核酸的组成单位,以及后来的细菌转化实验,噬菌体转导实验等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成就了生命科学的第一场革命--DNA双螺旋结构发布。

“我们现在讲这个故事了,没有这个X光衍射图,就没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杨老师围绕着DNA衍射图谱讲述了双螺旋的发现之路,其中也谈到了Wilkins、Franklin、Bell以及Chargaff等科学家们的事迹。DNA双螺旋结构到底是物理学的发现还是生物学的发现?杨老师总结到,首先这是一个生物学的发现,但是在技术上,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结合。

12

DNA双螺旋的意义

DNA告诉了我们什么?杨老师引用了Wstson的一段话,“最重要的是,这一分子的组织方式直接揭示了两个最古老的生物之谜:遗传信息的储存与复制”。这说明了DNA碱基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以及DNA双链(碱基)互补是遗传物质复制的机制。

杨老师也归纳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意义和影响:最好地解答了我们关于生命基本特点的所有问题;连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统一了微观和宏观生物学;将生命数字化。

12

DNA、中心法则与冠病毒

自DNA螺旋结构发现后,基因就是“信息”就此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年中心法则的提出让我们了解到DNA的传递和复制,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中心法则的提出也解释了病毒是如何“借船出海”,这对于我们现今冠病毒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石和重要支撑。

//爱学习的同学们//

回顾近两月,杨老师关于新冠的系列讲座已开展5期,大家是不是对“冠病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呢?杨院士公益科普的系列讲座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还准备了更多精彩课程,更加充实你的知识库!

华大基因学院针对疫情特别设计了以生命科学实践为主题的夏令营科研项目,而从5月10日开始,夏令营的先导课程“疫情中的生命科学”将提前在线上与大家见面,同学们可以免费观看!

关于预告的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jg/89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