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基因在染色体上

考点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求:Ⅱ考纲解读: 1.知道萨顿假说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摩尔根眼色实验的过程 .能区别假说演绎与类比推理的区别 4.掌握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考点一、萨顿假说   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考点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P 红眼(♀)×白眼(♂)→F1,交配F2  (1)F1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是红眼。 (2)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 (3)写出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雌性:都是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 (4)写出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白眼性状的表现,总与性别相联系。实验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考点三、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的区别   假说—演绎法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之上的推理,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而类比推理法是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2.伴性遗传中基因型和表现型书写 (1)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BY。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写在后,如DdXBXb。 (2)在表现型的书写中,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1)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全是雄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2)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取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实验验证——测交。 (4)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5)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4.基因、DNA、染色体关系图 1.“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3.5万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 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其中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为问题,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为假说,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是验证实验,故C正确。

4.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A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5.如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眼、深红眼及朱红眼为相对性状 B.若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若染色体上含深红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图示各基因可互称为非等位基因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D   白眼、深红眼及朱红眼为一条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故控制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A错误;若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故B错误;若染色体上含深红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图示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同位置,可互称为非等位基因,故D正确。

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A对、B错;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故C对;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故D对。

2.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改变 C.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C   密码子在mRNA,A错。基因发生突变,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性状不一定改变,或者发生的为隐性突变,性状也不变,B错。基因复制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正确。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而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直接途径是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D错。

3.现有两组实验数据:(1)测得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2%在线粒体上;(2)进一步测得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是: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实验数据表明:(   ) A.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 B.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RNA和蛋白质。

4.图示为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现 D.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D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故不是等位基因,A错;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故B错;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现,如隐性基因,故C错。

5.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则下列有关基因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残翅♀与长翅(纯合)♂杂交,若F1雌雄均为长翅,说明相关基因不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 B.灰身(纯合)♀与黑身♂杂交,若F1雌雄均为灰身,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红眼(纯合)♀与白眼♂杂交,若F1雌雄均为红眼,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萨顿提出了“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A   残翅雌果蝇与长翅(纯合)雄果蝇杂交,若F1雌雄均为长翅,则相关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如果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性不可能为长翅;灰身(纯合)雌果蝇与黑身雄果蝇杂交,若F1雌雄均为灰身,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红眼(纯合)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若F1雌雄均为红眼,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1:l 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l: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B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不能说明伴性遗传,A错误;摩尔根利用F1中雌雄果蝇杂交,子二代中,发现有白眼只有雄果蝇中有,雌果蝇全是红眼,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不能说明伴性遗传,C错误;题目问的是最早能够判断,但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没有白眼雌性。白眼雌性要通过杂交才得到,D错误。

2.(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豌豆、果蝇等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研究人员针对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下关于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是天然豌豆—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易分析 B.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只需观察后代数量比是否符合1∶1∶1∶1 C.摩尔根选择果蝇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观察、繁殖速度快,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D.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自然条件下不能自交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A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般是纯种,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可靠又易分析,A项正确;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除了要观察后代数量比是否符合1∶1∶1∶1的比例外,还要看是否与演绎推理的预期结论相符合,B项错误;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少、易观察、易饲养、繁殖速度快,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但并不是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C项错误;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在做杂交实验时,避免了人工去雄的麻烦,并不是自然条件下不能自交,D项错误。

3.(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   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   可用逆推法解题。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性均表现突变性状,雌性均表现野生性状,A项正确;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子代雌性均表现突变性状,即A=0,B=1,B项正确;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应再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后代中只有雄性表现突变性状,即A=1,B=0,②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只有雌性表现突变性状,即A=0,B=1,C项错误;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子代雌性、雄性个体均不表现突变性状,A=0,B=0,D项正确。4.(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①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②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③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④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⑤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⑥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二倍体,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 ⑦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⑧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A.①⑧      B.①⑥ C.①      D.①②⑧C   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稳定的形态和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以上所述,②③⑤⑥⑦⑧均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当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时,个体可以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④实例也可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①实例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综上分析,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5.(海南卷)   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D   摩尔根因为对孟德尔遗传理论和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持怀疑态度,所以才设计了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发现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通过测交验证,最终得出上述实验结论。摩尔根巧妙的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精心设计实验才能获得有力证据。克里克的中心法则涉及的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问题,而不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问题,所以选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jg/70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