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相当重要
尤其是前沿热点
比如干细胞
正文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疗法的新方向!● ● ●
细胞疗法是往一个组织引入新的细胞,借此激发人体的“自愈功能”,并修复或重建强大的免疫系统,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细胞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而近代细胞治疗的快速兴起则是开始于年。年10月,法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标志着生物免疫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型疗法。此后,细胞治疗迅速兴起,在一些复杂的肿瘤疾病治疗中率先进行临床试验,细胞治疗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细胞治疗主要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两大类。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患者自体干细胞较易获得,致癌风险也很低,同时也没有免疫排斥及伦理争议等问题,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用于临床治疗的干细胞种类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血液类疾病、器官移植、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组织创伤等方面。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NK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目前免疫细胞疗法主要被运用于癌症的治疗,根据所使用的的免疫细胞不同,分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API生物免疫治疗、DC-CIK细胞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等。免疫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过继性免疫治疗实现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从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向患者回输,从而达到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方法是利用从患者的肿瘤中分离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实验室中扩大其数目,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第二种方法是改造从患者身上收获的T细胞,使其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以便T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表达这种抗原的肿瘤细胞;第三种方法与TCR类似,区别在于其在T细胞上构建的是一个嵌合型抗体受体(CAR),从而让免疫T细胞不仅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癌症细胞,同时可以激活T细胞杀死癌症细胞。目前,CAR-T是唯一被FDA批准的过继性免疫疗法。TIL和TCR治疗只能靶向和消除在特定情况下(当抗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MHC结合时)呈递其抗原的癌细胞。而CAR的主要优势在于,即使不通过MHC将抗原呈递到表面,它们也能与癌细胞结合,这会使更多的癌细胞容易受到攻击。但是,CAR-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在细胞表面自然表达的抗原,因此潜在的抗原靶标范围比TCR小。广义的基因治疗,指的是通过纠正或补偿异常基因缺陷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控制遗传性状表达和活性调节的作用。当人类的基因出现异常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病状,基因突变最典型的病症就是镰刀性贫血症。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或基因调控对的方法,将带有治疗性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正常基因的表达可以治疗患者的疾病。
基因治疗的最早尝试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基因治疗的发展可以根据人类的技术水平与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
年,美国医生StanfieldRogers试图通过注射含有精氨酸酶的乳头瘤病毒来治疗一对姐妹的精氨酸血症,但试验不幸失败。
年,美国著名生物学家TheodoreFriedmann等人在《Science》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瞻性评论《基因治疗能否用于人类遗传病?》提出了基因治疗是否可以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设问。
年,FDA才同意现将载体导入作为“基因标记”的临床试验。年才正式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狂热期(~):
年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WilliamFrenchAnderson医生团队针对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开展了临床基因治疗,取得一定成功。WilliamFrenchAnderson也被称为“基因治疗之父”。这一次临床治疗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医学界,此后基因治疗出现一段爆发期,超过个临床方案在这一阶段经过FDA批准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理性期(~):
年,18岁的美国男孩JesseGelsinger参与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治疗项目并接受腺病毒载体注射,4天后,男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基因治疗进入最艰难的寒冬时期。热潮退去后,人们开始对基因治疗进行冷静的思考。
年,FDA暂时中止了所有用逆转录病毒来基因改造血液干细胞的临床试验;经过3个月严格审核权衡后,又允许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继续进行。
年10月,中国批准了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上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这是一个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3病毒载体,用于晚期鼻咽癌配合放疗的联合治疗,但它的批准上市一直存在争议,临床应用也很有限,年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成长期(至今):
年,荷兰UniQure公司的Glybera产品由欧盟审批通过,这个项目采用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用于治疗脂蛋白脂肪酶缺乏引起的严重肌肉疾病,它的获批上市开启了基因治疗的新时代。当时只有一名病人使用Glybera接受了治疗。此后,基因治疗的商业化进程出现了停滞。年,意大利SanRaffaeleTelethon研究所与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合作开发的基因疗法Strimvelis实现了18位腺苷脱氨酸缺乏性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ADA-SCID)患儿的完全治愈。年,Strimvelis获得欧盟的上市许可,使基因治疗技术的商业化迈出重大的一步。年12月,美国公司SparkTherapeutics的基因疗法Luxturna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在美国获批、靶向特定基因突变的“直接给药型”基因疗法。自年来,基因治疗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模式转变:基因补充策略变得更为全面,基因编辑、目标基因重组、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外显子跳跃以及RNA干扰都进入临床,这对于那些简单增加功能正常的基因不足以改善的显性疾病十分重要。
基因治疗分为离体治疗和体内治疗两大类。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的研发管线各占一半,病毒仍是最常用的基因载体。大多数的体外细胞基因治疗采用的是自体细胞,占体外基因治疗管线的58%,只有14%的管线使用的是同种异体细胞。这主要是因为异体细胞虽然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压力,但是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
无论是体内和体外治疗,59%的研发管线都使用病毒载体,仅13%采用质粒、信使RNA、脂质体等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中,腺相关病毒(AAV)由于其低毒力、高转导率、成本可控、低插入风险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基因治疗中。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平台依次是腺相关病毒、慢病毒、腺病毒等,CDMO龙头普遍都有这几个平台的技术布局,如Lonza主要生产腺相关病毒和慢病毒、同时也生产腺病毒和溶瘤病毒等。
迎良机,促发展,由万怡医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协办,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院士任大会主席的WPMCS暨第五届细胞治疗产业创新大会,将于年11月26-28日在上海三甲港绿地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
部分嘉宾阵容抢先看01医院/科研院所专家
02行业领袖
更多资讯欢迎查看CTIF官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