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瑞网移动网名行为监测系统MUserTracker监测数据显示,年12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月独立设备数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分别达到1.43亿台和4.1亿小时,与年初相比,涨幅达到73.7%和.3%。相关数据显示,年知识付费规模达到将近49.1亿,同比增长近三倍。
身处“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平台所制造的内容恐慌将焦虑感无限放大,形形色色的励志故事以及变好、变强的标版式人物设定正迎合了趋势的发展,“焦虑”或许不再仅仅是个贬义词。
内容品控,掌控流量外张力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移动商业开始进入后互联网时代,内容运营成为行业间话语权落定的直接因素。社交流量、资讯流量、电商流量都在下沉内容,象征着这不仅仅是平台为王的时代,更是产业模式迭代升级的时代。
免费是建立在巨量流量形态上对传统信息流的挑战,它改变了信息直接传输价值,依靠间接增益价值获利。如果说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推手,那么用户体验将是后互联网时代的直接缔造者,付费时代的开启直接打破传统互联网雏形模式,是对精神建设以及抑制焦虑的可行策略之一。
知识付费模式大概也依然遵循传统行业发展轨迹,从用户体验进化阶段、用户接受阶段,再到用户迁移阶段。在发展轨迹当中,付费用户可以得到在基础服务之上的增值服务,如跳过广告、优质内容、允许评论、参与社区讨论等,在原基础不变的基础上,将成本平摊在付费人群中,这符合价值准则迁移标准。
原基础并不意味着劣质内容,相反,在平衡流量与竞争力的基础上,原基础内容需要更优质的内容作为吸睛点,在此基础上,也解决了运营成本带来的上行压力,从而能使得平台资源价值最大化催生更多优质内容,进入自循环生态。
商业往来终归是等量价值交换,内容品控带来丰富流量入口,流量合拢带来更多内容供应源。消费模式升级后,用户时间与注意力被内容碎片化,能够停留在用户脑海中的信息不断缩减,降低了广告所带来的营销效果,广告主也开始不再满足于植入“硬链接”。
泛大众类内容服务已难满足日渐个性化定制的服务需求,而倾向于高转化率的“软链接”,也意味着内容细分后,“软链接”植入成为“后互联网”时代尖锐一端,优质内容商开始深入各个垂直行业,以内容基因带动的圈层式营销,在知识付费领域下渐渐成为主角。
付费驱动,纵横式复购满足拓展性需求
互联网上半局聚焦在免费场,通过人口流量规模免除了边际成本带来的压力,免费服务与内容成为引流最大收割机,免费的思维方式,构建起了如BAT等互联网商业巨头,而后互联网时代的图文付费、音频付费、视频付费将成为潮流另一端,以优质内容服务吸引人群主动付费,取代柔性间接(广告)收费。
知识付费是对某个场景下,以某种形态呈现,为用户提供自我期许价值内容,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缓解焦虑。21世纪带来的信息总量超越任何一个朝代所产生的数据总和,信息时代的飞跃发展,优越、品质、自由生活方式占据人心,对“诗和远方”生活的向往嫁接在物质保障的追求上,而这也催生出新一代人的阶级焦虑。
知识付费顺应了趋势发展,付费平台为用户节约时间过滤信息不匹配资源以及推送符合个体定制化信息流,后互联网人群在支付便捷性、价格可控范围内,逐步形成对知识付费的认可,愿意用金钱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精神世界。
内容驱动用户向高质量知识付费,纵向来看,用户在已有购买的行为基础上,针对知识零散性,驱动用户搜寻相关补充内容,使得在同平台、同内容商下搜寻不同内容的二次购买;横向而言,对相同领域集百家之长,对既得知识体系完善,对同领域不同内容供应商进行复购。二者都是对自我知识升级的底层驱动,带着直截了当的理性需求,寻求最便捷的提升方式解决信息膨胀带来的时代焦虑。
平台方、内容方市场集中度决定话语权
信息平台在技术加持下,也不断推出亲民化玩法,全民输出自我价值认可内容。从长期来看,打造头部“爆款”内容实际的长尾效应并不如腰部扩张理想。平台也出台针对性措施完善平台内容以及后期布局,一方面针对于头部大V进行隐性资源开发,附带精讲配套资源,完善个人内容闭环,另一方面,聚焦资源在腰部内容者上,让一部分腰部资源向KOL方向前进,创作路径变宽。
平台方邀约头部大V,通过打磨、运营产品,成为“低门槛”,高价值认可产品,带来高质量流动,围绕普适、刚需、高质、深度以及个人价值主张,挖掘腰部KOL资源,从标准化流程运营以及内容多维度分发着重扶持,到个体运营体向头部内容商流动,形成价值优质自循环生态。
围绕知识付费领域,存在三个层次分布,平台方、内容方以及用户,用户属于受众群体也是付费群体,而平台方以及内容方属于服务性角色,两者形成价值共生链条,一方面,平台方赋能内容方,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内容方为平台提供内容支持,强化平台与用户关系链。
当平台生态闭合,产品数量几何增长,对内容IP依赖性下降,平台方将相对强势;当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内容源匮乏,大号IP成为维系用户的第一驱动力,内容方将占据话语权。
无论是平台方还是内容方,行业终归是以市场风向为绝对导向,用户获取知识越简便、高效,市场自由度将越高。
从内容布局到平台分发,MCN价值凸显
事实上,知识付费在内容产出布局上,基本上由头部公司把持,优质内容产出需要资金、资源作为后坐力,中尾部平台与把控资源优势的大企业无法等量匹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付费于小众平台或者机构、个人没有站在风口的机会。
点击
相反,由于受众群体量级高,随着消费升级,更多人愿意接受“知识付费”理念,教育市场工作已经不需要小平台去做,头部平台如逻辑思维的得到、在行、知乎等都印证了这点。另外,小群体拥有更多天然优势,运营成本、制作成本以及流量竞争成本在大背景下凸显“性价比”优势。
内容作为聚合流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资金、运营搭配下,内容成为定性标准化产物,为维系人口流量在不断刷屏以及疯狂介入后的需求膨胀,MCN内容体系也将催生,形成标准化流程,多结构内容布局,网罗小众群体,孵化内容矩阵产业,从地理、人文到技能提升、亲子教育,在内容领域深耕越深,掌握平台流量分发权重越大,形成的行业壁垒将越高。
在未来几年,新闻传播付费、音乐付费、原创视频付费将成为主流方式,在行进过程中,会暂时依托会员制以及部分会员制进行人群划分,在平台局势尚未清晰之前,掌握内容一方将拥有绝大部分话语权,也必然催生出大批依靠内容起家MCN企业,同时也给予了拥有优质内容源的传统媒体革新机会,未来将形成企业机构、传统媒体专业与权威并进,个体机构、自媒体创新与潮流布局两端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