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问题探讨

1.提示: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

2.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案并不惟一,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

(二)旁栏思考题

因为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则主要存在于DNA的组分中。用14C和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因为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3.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的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技术就可以)。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2)(×)。

2.C。

3.D。

拓展题

1.提示:实验表明,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却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

2.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问题探讨

提示:本节的问题探讨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的能力。

(二)旁栏思考题

1.(1)当时科学界已经发现的证据有: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含4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2)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3)美国生物化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年),即按照X射线衍射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因为模型能使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完整的、简明扼要的形象表示出来),为此,沃森和克里克像摆积木一样,用自制的硬纸板构建DNA结构模型;(4)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2.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最初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他们将碱基置于螺旋的外部。在威尔金斯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帮助下,他们否定了最初建立的模型。在失败面前,沃森和克里克没有气馁,他们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

沃森和克里克最初构建的模型,连接双链结构的碱基之间是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的,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有化学家指出这种配对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年,沃森和克里克从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改变了碱基配对的方式,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最终,构建出了正确的DNA模型。

(三)思考与讨论

2.提示:主要涉及物理学(主要是晶体学)、生物化学、数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数学计算法;建构模型的方法等。现代科学技术中许多成果的取得,都是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结果;反过来,多学科交叉的运用,又会促进学科的发展,诞生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

3.提示: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撞击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四)模型建构

1.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使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提示:(1)靠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偶联;(2)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碱基对平面之间相互靠近,形成了与碱基对平面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该点可不作为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可进行补充说明)。

(五)练习

基础题

1.(1)胞嘧啶;(2)腺嘌呤;(3)鸟嘌呤;(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6)磷酸;(7)脱氧核苷酸;(8)碱基对;(9)氢键;(10)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C。

3.B。

拓展题

∵A=TG=C

∴A+G=T+C

∴A+G/(A+G+T+C)=T+C/(A+G+T+C)=50%

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A+G/T+C=(T+G)/(A+C)=(T+C)/(A+G)……=1

规律概括为: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并为碱基总数的50%。

第3节DNA的复制

(一)问题探讨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二)旁栏思考题

提示:本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在本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了。

(三)练习

基础题

1.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模板、原料、能量、酶,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

3.D。

4.B。

拓展题

提示:可能有6个碱基会发生错误。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大,也可能没有影响(这一问可由学生做开放式回答)。

第4节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问题探讨

提示:本节“问题探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二)资料分析

1.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这说明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的。

2.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遗传效应的含义,并不要求惟一答案。可以结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如能使生物体发出绿色荧光、控制人和动物体的胖瘦,等等。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探究

1.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提示:在人类的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表现为每个人的DNA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

3.提示: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分析基因为什么不能是碱基的随机排列。

(四)练习

基础题

1.(1);(2)×。

2.C。

3.提示:从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来分析:(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2)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能够贮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4)结构比较稳定。

拓展题

1.提示:并非任何一个DNA片段都是基因,只有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基因。

2.提示:DNA包括基因与非基因的碱基序列。

3.提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报刊、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常将基因与DNA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因此在具体情况中,要留意区分。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2.×。3.×。4.×。

选择题

A。

识图作答题

1.2;4;2。

2.反向平行;互补

3.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碱基;脱氧核糖。

二、知识迁移

A。

三、思维拓展

提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

高中生物《例题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种变式----都来自9:3:3:1》

高考真题解析“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的关系”

高考生物考过哪些课本上隐藏的知识

--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1--3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双子叶杂草是否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达尔文预测的那个兰花和天蛾找到了,他们叫什么名字?

突触传递的过程(3D微视频)

测试一下你的高中生物基础(题全会算你牛)

显微镜的使用

“失分要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必修1和必修2基础知识判断题和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核心概念汇总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人教社)

7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三核心概念汇总

人教版选修一核心概念汇总

人教版选修三核心概念汇总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及解题技巧

“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及原理

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高中生物关于染色体“三体”的成因分析

雄蜂的减数分裂

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

20个实验重点知识汇总

“下丘脑”的功能(知识拓展)

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平衡定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gn/76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