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已经成为罕见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手段。在基因上没有人是完美的,平均每个人都会携带30个遗传疾病的缺陷。
”——华大基因执行总裁尹烨
Q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
答: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
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
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
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Q
为什么要进行耳聋的基因检测?
答:我国是听障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万人。每年约新生聋儿万余名。
引起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聋病患者中,60%以上的耳聋由遗传导致,而且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较高的基因突变致聋的现象,因此耳聋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但耳蜗结构细微且复杂,无法通过电生理和生化检测作出病因学诊断,限制了聋病研究的发展。
这一切都决定了聋病的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并能为耳聋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
Q
一般有哪些人做耳聋的基因检测?
答:大概有这几类人群:
1、新生儿;
2、婚前、孕前、产前人群;
3、各种原因不明的耳聋,包括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人群;
4、听力正常,但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
Q
目前中国聋哑人群常见的易感基因有哪些?
答:目前中国聋哑人群有常见的3个易感基因:
1先天性重度耳聋
GJB2基因
GJB2是导致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常见的基因,在我国约有21%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病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聋而不“哑”
2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基因
(即SLC26A4基因)
在我国约有2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
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避免永久性听力损失
3
药物敏感性耳聋
线粒体DNAAG基因
在我国约有1%~2%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
这部分人可以通过用药警示而避免致聋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和抗炎治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拉霉素等,
因其价格便宜和疗效好的原因,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用药途径包括静脉、肌肉和局部。
抗生素都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耳聋,其中一部分患者(线粒体DNAAG基因突变)对上述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此类抗生素后也有可能发生耳聋,即所谓“一针致聋”。
Q
药物致聋的也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点击上方图片,可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答:许多患者的药物性耳聋是“一针致聋”,这说明他们对药物的毒性比一般人更敏感,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携带了线粒体DNAAG突变。
这种基因可以通过母系遗传方式传给下一代,预计我国有万这样的携带者。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有效的预防他们及其后代的耳聋发生。
Q
耳聋不可治疗,无需干预,无需检测?
答:基因检测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1、检出药物性聋可预防家族人群发生类似问题;
2、出生即聋,不检测可能在2岁后才发现,就错过了安装耳蜗的最佳时机;
3、出生不聋,青少年时听力下降,父母如忽视,也将错过早期最佳治疗阶段。
Q
耳聋基因检测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答:聋病基因检测的意义非常明显:
1.预防遗传性聋发生,避免聋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2.指导患者及其亲属用药和生活注意事项。
3.明确病因,及早进行助听器或电子耳蜗植入的康复治疗。
.4.预测电子耳蜗的疗效。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电子耳蜗移植效果好。
5.对以生育聋儿的家庭进行再次生育的指导。
Q
基因检测的方法以及流程是怎样?
答:1、方法:
只需采少量静脉血(1-4ml),10个工作日即可知道结果。
2、基因检测的流程大致:
客户登记→样本采集→样本运输→建库测序→信息分析→报告出具→报告解读。
简化一下,核心流程有2步:基因组测序和数据解读,这是基因检测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
Q
基因检测的费用一般是多少?
答:据了解,基因诊段费用一般是-元。
———————End———————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图片
看
见
声
音
长按下载音书APP
音书
音书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多维度改善听障群体的沟通现状,让听障人士更加容易融入主流社会,创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