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读书会共读《自私的基因》,领读者为——七月书友。
我们将精选共读群内的打卡精选内容,以飨读者。
第五章——进犯行为
自然界中动物间关于资源争夺的进犯行为是很容易理解的。但这种行为是否都意味着流血战争的出现呢?
作者在这一章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实中的种群内(间)的个体竞争常常是很温和的君子式的,有规则的争斗。这种规则便是ESS稳定的进化原则。ESS不是一种确定的策略,不同的群体奉行着不同的ESS的。
关于ESS稳定策略的逻辑论证,是本章阅读理解的一个难点,同时又作为一个亮点存在。作者至繁归于至简的思维方式,借鉴数学博弈演化模型,又辅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这场层层推进,精妙绝伦的论证大戏。
“博弈论”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词,特别是在低层次的社会进化情况下,因为基因本身并不据理行动。然而,我们已经很清楚在所有层面上博弈论与社会进化的概念结构都有着重要的相似性。这种互相间取长补短意味着这个领域非常新颖并且仍在发展中。
也因此文中作者对ESS的理论寄语了厚望:ESS概念的发明是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理论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凡是有利害冲突的地方,它都适用,这就是说几乎在一切地方都适用。
作者建立在前四章关于基因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章推证的个体在种群内(间)成功得以进化,其进犯行为遵循ESS稳定策略这一结论,给出了二者的因果关联的合理解释,进而再一次验证了作者前几章关于基因的三项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鉴于本章涉及的博弈理论背景较专业,所以预备知识中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参考查阅。对这部分内容建立粗浅的初步认识,有助于本章关于ESS稳定策略的各种推证理解,并通过演化博弈论证方法的优劣说明,可以检阅书中论证的过程是否严谨,以及这种论证方式所存留的局限性。
作者论述过程中,于每一章节内,和每一章节之间,都存有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主线,对于本书见诸科学研究观之上,新颖的观察视角,以及严谨的逻辑推证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当然,本书的理论观点的提出更多是方法论层面的,对后来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必须要依据科学实证数据来检验),个人认为是非生物专业的书友阅读本书,较生物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延伸思考
在充分理解书中理论与逻辑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基于目前所理解的作者观点,试着做出基因与个体,种群关系的思维导图。
七月
相关预备知识:
一进犯行为
洛伦茨出版(论进犯)一书,系统阐述了习性学关于进犯行为的理论观点。这个理论包含以下四个主要论点:
(一)进犯行为的水动力学模式。
这是以水力学中引进的一个形象比喻,以说明作为进犯行为能量准备状态的本能驱力在体内不断积蓄的过程,类似于拦水大坝所引起的水库蓄水量的增加过程。这个比喻隐含着一个必然的结论:当进犯的本能驱力在体内积蓄达一定水平后,就必须转变为进犯冲动而释放出来,从而引发进犯行为。
(二)种内进犯比种间进犯更普遍。
动物界这种现象对其生存具有三个主要方面的适应价值,需注意,种间捕食行为与种内或种间进犯行为在性质上不同。作为生态环境中食物链环节的种间捕食行为,不属于进犯行为的范畴。
(三)进犯行为的种间差异。
动物的搏斗多是仪式化的,当一方表现出屈服的姿势时,搏斗便告终止。
(四)进犯驱力的疏导与升华。
洛伦茨认为,虽然进犯驱力必须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它一定要表现为导致伤害性结果的进犯行为。相反,它可以被疏导到一些为群体认可的无害行为上。
二.博弈论
行为博弈与演绎博弈特点及优劣比较(一)行为博弈:应用心理学规律弱化理性假设,通过实验模拟来修正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它关心的是参与者在实际中如何行动,而不是理论逻辑上的推理;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行为动机、认知能力和推理过程之间的结构关系.(二)演化博弈:假设博弈方是从大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他们是按照生物或社会的方式反复进行博弈。是研究群体进化的一种动态方法,其研究对象是频率制约选择下的进化动态。其中,个体的适应度并非常数,而是依赖于不同表现型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生物学家运用博弈论建构各种生物竞争演化模型 1.演化博弈的分析范式(1)演化稳定策略。演化稳定策略(ESS)是演化博弈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现存策略是演化稳定策略,那么,必须存在一个正的进入障碍,使得当变异策略的频率低于这个障碍时,现存的策略能够比变异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假设现存策略为x,变异策略为y,而变异者进入后占总体的比例为?着(0?着1)。在这个双态总体中,现存策略进入后的支付为u(x,?棕),变异策略进入后的支付为u(y,?棕)。若u[x,?着y+(1-?着)x]u[y,?着y+(1-?着)x],则现存策略x被称为演化稳定策略。(2)演化方法北京中科医院骗人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