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优秀作品奖名单公布,大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荣获金奖!
而在人民日报推荐的“优秀国产纪录片”榜单里,《读书的力量》赫然在列。
《读书的力量》导演
说起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南通人都很熟悉。他,就是导演夏骏。
夏骏年出生于如皋南凌,历任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编导、记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调查》制片人,《中华遗产》杂志社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年上海世博会顾问等。作为一位电视编导,20多年里孜孜不倦地参与构建着中国文化的电视精品长廊,先后主持摄制了百余部集电视作品,被业界公认为“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
他说:
读书的力量,永远是全人类最珍贵也最伟大的力量。
有幸参与这个作品的创作,肯定是一生中最光荣的事业。
关于《读书的力量》
△
宣传片抢先看
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书籍是最伟大的发明。如果将人类历程的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还不足3分钟。但就在这短短的3分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文明进入了快车道,可谓“换了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书”的发明进化与“读书”的力量。
大型电视系列片《读书的力量》以跨越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丰富的历史素材、数十位学者的采访参与和生动的三维动画,对“读书的力量”这一伟大主题展开千年纵深与全球视野的发掘与展现,还原人类通过书籍改变命运的文明史诗。
夏骏摄制团队工作现场
因为有了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从此,人类走上了福祸相依的快车道。
当文字与它的载体相遇,人类中的大多数终于走出了文明之光无法照耀的黑暗。正如马克思所说:“古代的歌谣是他们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直到文字将这些传说和历史永久的固化下来,人类终于进入了信史时代。
贝叶书、羊皮书、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书,以及后来因为造纸术、印刷术而逐渐成熟的书籍出版,早期各种形态的书籍,成为人类文明的根脉与出发点。
人类的轴心时代,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精神上的突破几乎同时发生在几大文明板块。以不同的文字形式与思想内容表现出来,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底色,也一直影响着人类至今的生活观念。我们通过书籍与先哲对话,而先哲们则毫不吝惜的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涂抹上丰富的底色,有些色素已经如基因般沉淀为不同民族的性格要素。
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年前那个圣人辈出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人类每一次面临危机或是新的飞跃都要回首轴心时代,并被它重燃火焰。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伟大先知几乎同时来到地球——这个迄今为止唯一具有智慧的世界?
第三集历史之轮
正如马克思所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无论是思想、技术还是制度,在公元至年之间,这些书写着东方发明的伟大作品从当时先进的东方向全球扩散,并且最终为今日世界奠基。
历史之轮将世界带入全新的旅程,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快速发展,世界在机器轰鸣的律动中旧貌换新颜。追根溯源,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造就工业革命的纲领性文献,一本书,可以引发一个数百年的时代。
中国科技发明的西传引发了西方启蒙运动,使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了出来。近代西方的强势扩张却用洋枪大炮扣开了东方帝国的大门。梦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代读书人,成为传播西学知识的生力军。随着中国对于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化,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拼命汲取着新文明的营养,严复编译的《天演论》等著作所引爆的现代强国梦终于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巨大回响至今激荡在中国大地。
在漫长的风霜岁月中,书籍挣脱束缚,用“看不见的手”悄然推动着历史巨轮。
第四集书写人生
俄国著名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着这个世界的宏伟自传。”
在中国,读书塑造的智慧家族在历史的星空中光辉闪烁,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钱王世家,还是著名帝师翁同和家族,都因为“读书”得以极目人生的无限风光。
中国素有读书的传统,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古代发明的科举制度不仅使政府职位向平民子弟开放,带来纵向社会流动,而且,因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在皇权不容易支配到的乡村社会里,担负起率民为善的教化责任,连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成员与国家,充当了乡村的治理者。
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因科举造就的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他们引领着各自时代的读书风气、复制着耕读传家的千年奇迹,成为中华文化深厚宽广的底盘。
第五集全民阅读
文化是国家的生命线,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读书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的多寡,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也将决定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终极价值。
中国十余年来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开花结果,以立法等制度化设计推动全民阅读,正在将这一文化工程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那些最基层的文化传播者与守望者,那些立志“想看看自己能够走多远”的追梦人,那些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读者,他们展现的正是文明中国的一个个闪光路标。
而一个民族复兴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凭依,就是读书的力量。
《读书的力量》是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可以说,在当下中国纪录片界,这也是一部知识性较强且电视表现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