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出版的年版WHO肾脏肿瘤病理分类中,除了常见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未分类癌外,特别确定一类为以分子定义的肾肿瘤,其中包括新类型即FH缺陷型肾细胞癌。FH缺陷型肾细胞癌本质是FH基因致病性突变导致相应FH蛋白功能缺失而导致的疾病。FH基因突变包括胚系(germline)突变和体系(somatic)突变两种类型,其中胚系(germline)突变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即WHO版分类中的遗传性平滑肌瘤病相关性肾癌HLRCC。由于FH基因体系突变与FH胚系突变导致的HLRCC具有似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年版WHO分类将FH胚系/体系突变导致的肾细胞癌统称为FH缺陷型肾细胞癌。
FH缺陷型肾细胞癌患病率尚不清楚。男性较女性常见。在临床上,FH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表现为腰酸、血尿,单侧单发大肾肿瘤,2/3-3/4患者首次就诊是已经为晚期伴远处转移(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相对常见)。当然也有病人初诊时没有任何症状,属于体检时发现。HLRCC肾癌患者常伴有家族史、皮肤的平滑肌瘤、女性多发子宫肌瘤。约15-30%的HLRCC患者出现肾癌。HLRCC患者年轻患者为主,亦有儿童患者报道。对于体细胞突变的FH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一般没有相应的皮肤及子宫肌瘤表现。在中国对于HLRCC肾癌认识不足,对家族史调查不够,也有部分病人可能是HLRCC具有遗传性的。因此对于怀疑FH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应该进行FH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同时启动对患者家庭的遗传咨询工作。
由于FH缺陷型肾细胞癌影像与普通肾癌缺乏特征性、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了解及家族史缺乏等问题,在临床工作中FH缺陷型肾细胞癌术前确诊是相对困难的。国内多数病人是术后病理诊断的。
FH缺陷型肾癌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学上可以呈囊性,乳头状、实性、筛管状、腺样或囊实混合等多种排列方式;多数细胞细大,嗜酸性核仁,类似核内包涵体样,核仁周围一圈淡染空晕。大多数FH缺陷型肾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肿瘤组织FH蛋白表达阴性(-),但仍有少部分FH蛋白表达阳性。因此,肿瘤组织免疫组化FH(+)不能排除FH缺陷型肾细胞癌可能。此外,多数肿瘤组织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免疫组化阳性(++)。目前国内大的医学中心都开展了FH缺陷型肾癌的病理诊断,但是由于该类肾癌属于罕见病,医师诊断经验相应不足;同时很多中心缺乏2SC免疫组化,造成部分FH缺陷型肾癌的漏诊和误诊。
对于早期FH缺陷型肾癌,美国NCCN指南推荐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对于晚期肾癌,推荐系统治疗。上海交通大医院张进主任团队早期开展遗传性肾癌的研究,年成立HLRCC临床诊疗中心,至今已经积累70余例FH缺陷型肾癌的临床资料(目前国际上最大病例数小于40例),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医院数据分析发现,我们体会如下:早期FH缺陷型肾癌,首选根治性肾脏切除术。但是对于特别早期的肿瘤或者双肾肿瘤,宽切缘保肾手术也是可以考虑的。对于晚期FH缺陷型肾癌,推荐系统治疗。治疗方案包括NCCN指南推荐贝伐单抗+特罗凯或靶免联合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TKI单药或PD1单药效果欠佳,但靶免联合治疗亦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希望有问题的患友通过网络平台联系我们,我们非常愿意与大家一起战胜FH缺陷型肾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