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月娥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多元的学术和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5.html

本文发表于《江海学刊》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管月娥,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理论的学术和文化“基因”是多元的。欧陆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根基,乌斯宾斯基不管是对俄国形式主义研究传统的传承,还是对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思想的沿袭,都是建立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思想的大厦之上,是对其语言符号学思想的发展和延续;而对以皮尔士和莫里斯为代表的美国逻辑实用主义哲学符号学思想和巴赫金学派的社会符号学思想的吸收,使他在艺术文本结构研究的方法论上突破了传统结构主义的静态与封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动态、开放的符号系统观;同时,俄罗斯民族文化独特的“聚和性”思维方式则使他进一步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结构理论。乌斯宾斯泰结构诗学理论建构的是一个多维立体、开放、自由而有机的视点对话统一体。

关键词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符号学复调聚和性

文学文本的形式结构及其审美效果问题是文艺学界无法绕开的话题之一。作为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Б.A.乌斯宾斯基(БорисАндреевичУспенскNй,~)曾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了艺术文本的视点结构理论。该理论以文学艺术文本的语言为研究基点,透过“视点”这一具有社会性特征的独特研究视角,对艺术文本结构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既分析了文学文本内部不同视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又通过视点体现了文本结构与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艺术审美主体之间的联系,使艺术创作—艺术文本—艺术知觉形成了一个整体,并在对艺术文本视点结构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了艺术文本信息的形成与视点结构的渊源关系,并最终完成了对“艺术语言”的形式化模式建构。

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理论的诞生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初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社会的“解冻”思潮。该思潮不仅使得当时苏联的学术环境变得较为宽松,而且也为学术界带来了新思维。同时,由A.N.布罗夫发起的关于艺术审美本质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对文艺的意识形态本质论提出了质疑,有关作品的形式问题再度引起批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71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