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借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的契机,秉承“坚守阵地释初心,多种方式促育人”的教学理念,针对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线上教学内容,高一生物组开展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主题的特色教学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制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又不失科学性的DNA模型。
活动筹备DNA双螺旋结构
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的67年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很多生物化学爱好者为“DNA双螺旋结构”庆生。“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由沃森和克里克在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人的帮助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沃森和克里克(左为沃森,右为克里克)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构成。每两个脱氧核苷酸经过脱水缩合,一个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就这样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而碱基位于主链内侧。(如下图左)
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如下图右)。两条DNA分子链上的含氮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和C配对),且每种碱基具有其特有的形状和直径;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DNA分子的螺旋程度并不是随机的,螺旋直径为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
DN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居家学习兴趣点,加深同学们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培养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吧。
高一学年生物组
疫情考量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更考验人心的坚定与坚持。高一学年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灵巧的双手完成了一份份精美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愿本次活动后,同学们继续保持“线上学习”的热情,再接再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撰稿人:马梦含
审核人:梁晶
发布人:鄂美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