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哎哟不怕”
就能获得与肿瘤、健康相关的权威资讯!
“肺癌、“纵膈肿瘤”、食管癌……胸部一旦发现恶性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发现胸部结节怎么办?靶向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战胜食管癌的法宝是什么?
日前,一场“胸部肿瘤不可怕,多学科治疗有名医——医院建院60周年系列科普讲座暨《名医》线下活动”,在医院举行。
该院呼吸内科主任姜丽岩教授、副主任钟华教授,胸外科-纵膈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胸外科-食管外科主任李志刚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治疗肺癌、纵膈肿瘤和食道癌的专业意见和最新医疗咨询。下面就请跟着不怕姐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干货”吧!
击破肺癌的“生物导弹”——靶向治疗什么是肺癌的全程管理?
姜丽岩教授介绍,一般来讲,就是筛查发现疾病、诊断确诊、治疗、治疗后随访和再诊再治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早期发现肺癌并采用最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使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
哪些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LDCT检查,如果发现肺部有结节,则需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由临床医生判断是否为恶性、需不需要立即处理等。
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基因检测(分子病理),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手术等。而后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分子病理,共同决定治疗的策略,如化疗、放疗、手术和靶向治疗等。
哪种治疗手段最适合我?
姜丽岩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即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的早期,手术当为最佳治疗手段。而晚期病人则需综合考虑,没有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患者,除了化疗,还有了免疫治疗的新选择;而有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癌病人应首选靶向治疗。
什么是靶向治疗?
钟华教授进一步补充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详细情况:
传统的化疗除肿瘤细胞,还会杀伤其他快速分裂的细胞,如骨髓、毛发等,而靶向治疗能间接杀伤肿瘤或抑制“靶点”。另外,靶向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肿瘤的相关症状(以易瑞沙为例,多数患者服药8天就能感受到症状改善),还有副作用小、有选择、可长期用药的优势。
如何找到靶点?
明确靶点是肺癌靶向治疗的基础,那么要怎样找到靶点呢?就要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如肿瘤组织活检或血检等。
靶向药物耐药之后怎么办?
靶向治疗的耐药性多出现在用药后的10-12个月,出现耐药情况后应该再进行活检,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可以选择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或者两药联合化疗。
靶向治疗的常见误区
1、靶向治疗一定优于化疗吗?答案是否定的。
2、一代靶向药物药效不如二代三代好?那可不一定。
治疗后随访很关键
另外,随访是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发现问题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
体检发现胸部结节不要怕随着现代检测仪器和手段愈发先进,越来越多人体检后会发现长在自己身体中的结节,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方文涛教授告诉患者,其实胸部结节并不可怕。
肺部结节都是恶性的吗?No!
发现结节也可能是肺部良性小结节,如腺瘤、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肿瘤,也有可能是炎症、结核、霉菌等。
而临床医学表明,肺部结节的大小与恶性肿瘤的概率呈正相关,结节越大,恶性的概率越大。并非所有的结节都会恶变,有些可能终生不变,也有可能缩小。所以,如果发现胸部有结节,不要怕,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定期复查即可。
发现肺部小结节,应该怎样处理?
“纵膈肿瘤”可怕吗?
除了肺部结节,还有许多人体检时会发现“纵膈肿瘤”。
前纵膈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大血管之前、两肺之间,里面有胸腺和淋巴组织。前纵膈疾病相对少见,医生的经验有限,而周围密布着神经和大血管,因此手术困难。
然而,专家告诉我们,体检发现前纵膈占位性病变,并非都是恶性肿瘤。
如:胸腺增生,是青少年多见的正常现象;胸腺囊肿可以通过核磁共振鉴别,良性、无不良影响的基本不需要手术;炎性结节如果是良性,抗炎后可以缩小,无需手术;囊性感染,良性、可以有症状,无需手术,抗感染即可治愈。
因此,并非所有的纵膈占位病变都要手术切除或直接手术。一定要找专科医生,首先鉴别诊断,明确性质,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战胜食管癌的法宝:信心、智慧和关爱李志刚教授介绍了食管癌的诊疗和护理。
食管癌是怎样发生的?
临床表明,食管癌的总体治愈率仅为25%左右,可手术患者治愈率为50%-60%。因此,早期发现是食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战胜食管癌的法宝
在李志刚教授长期的临床经验看来,信心、理智是战胜食管癌的三要素。
首先,要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对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中国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有信心;其次,要理智,医院和医生,合理治疗,并且建立愿意与瘤共存的良好心态;最后是关爱。
有人曾经说过,“每一位患者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任何的奢侈关爱都不为过。”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