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人类理论上能活1000岁,那剩下的

综述

“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追求的事情,不论是秦始皇炼丹求仙想要寻得长生不老药,还是到了现代克隆技术一经问世之后,不少人想通过克隆人给自己更换器官,以延长寿命。这桩桩件件都可以看出,人类对于自己短暂的寿命一直都不满足,哪怕不能永生,可以将寿命延长也是不错的。

因此,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日祝福总是寿比南山、龟鹤延年、长命百岁、万寿无疆这种类型为主,那么人类的寿命极限到底是多少呢?

可能大家会说应该是多岁吧,毕竟长寿村当中的老人们都是多岁。岁看起来很长,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科学家们也想帮助人类克服“衰老”的限制,所以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他们表示,理论上来说人类是能活0岁的。

用这一理论与我们现实的寿命极限相比,相差了岁,那剩下的岁为何无故消失了?去了哪里?

人类的寿命极限

晚唐的裴度面对人类短暂寿命的现状是这样说的:“鸡猪鱼蒜,逢着便吃。生老病死,时至即行。”可以看出,其实很早人类就意识到了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结果,这种自然规律是无法被逆转的。那么,人类寿命的极限到底是多少,不少僧侣和道人日夜修行,是否真的做到了长命百岁呢?

显然是没有做到的,起码根据现在出现的史料记载,并没有活到岁以上的人存在。即使像乌龟这种寿命很长的生物,也只能活几百年,而不是获得了“永生”。

年10月时,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类寿命极限的文章,指出人类平均寿命的最大值为岁。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一位法国的女士,她的名字叫做JeanneCalment,她生于年,死于年去世,享年岁。而根据上文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类存活到岁以上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可见虽然步入近代以后,我们的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延长,但是极限却没有什么变化。

以中国为例,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从上世纪60年代的44岁到现在已经增长到了77岁,如果将这一数据做成折线图,那么确实是蛮“跌宕”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增长的幅度在不断地变慢,这就意味着我们想在未来的60年当中再将寿命延长30多岁,基本是不可能的,哪怕我们再怎么挣扎,目前生命的极限依旧在岁左右。美国的一位专门研究寿命的专家叫做HayflickL就做过相关研究。

HayflickL发现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的寿命为50代,每一次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能存活2.4年,然后继续下一次分裂,推算出人类的寿命为岁。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追踪“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想要从中探寻出影响寿命长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国的百岁老人主要分布在农村,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是新疆。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百岁老人的寿命之所以很长,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偷偷削减、影响我们的寿命呢?

影响寿命的多个因素

首先是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城市为例,不少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居民的肥胖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肥胖会导致许多疾病出现,诸如高血压、高血脂,这种前些年只会在中老年群体当中出现的疾病,如今已经在18岁到28岁的年轻人群体当中频繁出现。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使得许多疾病提前出现,像“猝死”这样过去鲜少出现的死亡方式,如今在青年人和中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其次是医疗科技的发展,这属于明显的外部原因。古代人们寿命短、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医疗发展不到位,像曾经肆虐的“天花病毒”一经传播就能致使大批人死亡。这种情况到了现代已经少有出现了,但是仅仅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像非洲不少贫困地区仍旧深受病毒的荼毒。

第三就是表观遗传因素,表观遗传指的是与编码基因DNA序列无关的遗传现象,这种遗传可以做到跨时代遗传。简言之,我们寿命的长短和我们父母甚至是祖父母的表观遗传因素都有关,像前文所说的百岁老人的儿女大部分也呈现出长寿的特性。根据研究,父亲对女儿的基因影响较弱,母亲对儿子的基因影响则很强。因此,长寿是真的可以遗传的,这点毋庸置疑。

最后就是染色体的端粒了,这也是我们今天重点介绍的东西。端粒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它分布在染色体的末端,像一个“小帽子”,可以起到保护染色体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细胞的衰老和端粒的长短有着显著的关系,而我们正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一旦掌握了不让细胞衰老的“钥匙”,长寿就变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克服衰老的关键——端粒

认为人类理论寿命为0岁的人是一位名叫奥布里·德·格雷的生物学家,他指出人类的寿命长短与染色体的端粒息息相关,我们的端粒处在不断损耗减短的状态,如果端粒没有变化,那么我们活到0岁绰绰有余。因此,消失的那岁,其实是因为端粒损耗,这就意味着我们如果可以干预端粒使它不再受损变短,活到0岁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维持端粒长度和合成端粒的因素就是“端粒酶”,科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只要端粒酶的活性足够强,那么就能够有效减缓端粒变短的速度,从而起到延长细胞寿命的结果。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hTR和hTERT这两部分息息相关,因此假如hTERT基因发生了突变,那么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将完全丧失。

如果我们在端粒酶阴性的细胞中导入编码hTERT的基因,则可重建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细胞的端粒增长,寿命延长,老化过程延缓,甚至出现永生化现象。

虽然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遵循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这是我们的基因为了持续延续而做出的自然选择,但是还是有个例外的。比如海洋中的一些单细胞生物或者较为古老的生物,像水母、个别种类的龙虾。

科学家通过研究龙虾体内的细胞发现,龙虾的基因当中富含大量的端粒酶,这种端粒酶可以使得端粒保持在不会衰减的状态,因此可以持久的保护染色体,避免细胞走向衰老。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一理论,它被收录在《科学》的期刊杂志上,事实证明,龙虾如果不是被天敌吃掉或者是被人类端上餐桌,它确实是长生不老的。

因此,在科学研究的进行之下,我们也许可以探究出龙虾体内的“端粒酶”为什么一直会保持在活跃富足的状态,一旦我们使人体细胞当中的端粒酶也做到这样,那么长寿就不再有阻碍,永生也有可能会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效地增加端粒酶活性以外,上文中那位名叫奥布里·德·格雷的科学家则认为应当从源头出发。他指出既然细胞衰亡是因为“端粒保护帽”的长度缩短导致的,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端粒”不再受到磨损消耗,或者在端粒之上再添加一层保护机制,使端粒开始受到损害的时间向后推延。这种从起源限制的想法也很有意思,如果可以实现,也能实现长寿的结果。

延长寿命的方法

那么除了改变基因,使得细胞当中的端粒不会变短,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寿命呢?科学家表示,全世界大部分动物的基因当中都有一个“潜在限制”,为了能让个体得到成长成熟并且繁衍后代,以达到基因延续的目的,基因在个体年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活跃性。

但是当基因发现个体已经成熟,具备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它们就会开始“偷懒”,将自我修复的速度减缓甚至到了老年将停止修复。因此,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欺骗”体内的基因,让它们觉得我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并未达到繁衍的标准,它就会延迟启动“偷懒衰老机制”。

限制食物摄入,是骗过基因以达到延长寿命的重要方法。哈佛大学的医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通过实验发现,长期减少30%热量摄入的老鼠和猴子的寿命出现了显著的延长。几只年到现在参与实验的20只恒河猴中,有6只都已经活到了60岁,要知道这类猴子的平均寿命不过才40岁而已。

我们的身体仍然保持远古时期遗传而来的“饥饿机制”,所以不自觉地就会吃撑,毕竟在那种食物匮乏的年代,多吃点没什么不好。但是现在如果摄入大量的食物,就会是身体基因过早判定我们处于性成熟,这时它就会自行减少修复蛋白,那么长寿就不可能做到了。因此,少吃点不仅能瘦,还能活得更久。

再者就是适当的运动和给予身体寒冷的刺激,都可以使我们身体更加年轻,换言之就是使基因修复蛋白得到大量的表达,从而使得衰老机制延后。换句话说,使基因一直感到威胁,让它察觉繁衍的目的尚未完成,它就会让生命个体的存活时间延长,直到完成繁衍。

不过,以上所说的方法仅限于延长寿命,再怎么延长也无法超过目前的生命极限,也就是岁左右。如果真的想活到几百岁甚至永生,那么就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们早日找到基因当中到底是什么在控制衰老,换言之控制端粒衰减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我们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如果找到了它,那么一切有关寿命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结语

可见,基因当中的某只手在控制我们的寿命。不仅是人类,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在被这一只手控制着,或许只有不断地生老病死,才能使种群的基因不断更迭、突变,具有活力。

确实,如果人不会衰老,那么“进化”就不存在了,如果进化不存在,我们和几千年前的人类身体一样,那么还有可能创造出这样非凡的文明吗?再者,永恒的生命势必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十分有限,能够负担这么多生命存活吗?相信大家的心里都有了答案,诚然,永生和长寿不仅会影响个体,还会影响整个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103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