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华教授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何光华

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专家简介

何光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三百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等项目40余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PNAS》、《NatureCommunications》、《PlantPhysiology》、《NewPhytologist》、《ThePlantJournal》等国际著名刊物上。

成果介绍

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稻主产区。因此,不断选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满足生产需要,不仅关系到世界的粮食安全,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也尤其重要。重庆市水稻育种起步较晚,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加上重庆市是全国寡日照、低温差中心区以及水稻生长季节的特殊生态气候(高温伏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不利气候条件对水稻产量特别是品质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重庆的水稻育种要求必然是高起点,采用高新技术势在必行。我们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结合,创制高配合力、广适性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选配优质、高产、广适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制配套关键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创新点如下:

(1)建立了外源DNA导入技术、恢复基因的分子育种技术和杂种优势分子预测模型。建立了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和杂种优势预测模型,部分性状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大大加速了育种进程和选择准确率;外源DNA导入技术可以加快远源优良基因的利用,改良水稻品种。

(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制恢复系15个、不育系5个。创制水稻新恢复系缙恢10号、缙恢12号、缙恢13号、缙恢14号、缙恢15号、西恢16、西恢17、西恢18、西恢19、西恢20、西恢21、西恢22、西恢、R27、R30;水稻新不育系西农1A、西大2A、西大3A、西农香1A、西大1S,西大1S是重庆市第一个通过鉴定的两系不育系。

(3)选育16个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国家审定4个。利用选育的恢复系与自育不育系或引种不育系配组,选育出新品种西农优1号、西农优2号、西农优3号、西农优5号、西农优7号、西农优8号、西农优10号、西农优30号、II优缙9、西优11、西优17、西优19、冈优、西大优、西大优22、II优21(富优1号)通过重庆市审定;西农优5号通过云南红河州和临沧市审定;西农优1号、西农优30号、西大优通过长江上游国家审定,富优1号通过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武陵山区三次国家审定。特别是富优1号水稻品种表现十分突出,是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是我国第一个通过高粱总DNA导入技术选育的国家级水稻品种、3-年长江中下游国家审定的85个品种中平均产量唯一一个增产10%以上的品种、是0-年唯一一个通过三个国家级片区审定的推广省市最多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多次被列为国家和省市主导品种。

(4)利用EMS诱变骨干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突变体份,定位基因51个,克隆基因6个,发表论文9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植物新品种权15项。新品种在全国广泛应用,累计推广1.25亿亩,生产稻谷亿公斤,新增稻谷54亿公斤,产生经济效益亿元,新增效益91亿元,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项。

来源: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排:郜欢欢

审核:尚丽娜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17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