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基因疗法疫苗研发人类离战胜艾

自上个世纪被确定为一种新的疾病以来,三十年间,艾滋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增感染者约万人,死亡病例累计超过万人。年,全球有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年6月,中国现存活71.8万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死亡病例22万人。

每年,全球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抗击艾滋病毒——一种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丧失免疫能力的逆转录病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去年有亿美元资金用于艾滋病治疗和预防,到年,这一费用将达亿美元。

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数十年的抗争,艾滋病不再是绝症。世卫组织指出,抗艾药物的大规模扩展使得使得每年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数量和艾滋病毒致死人数下降,其中新发感染率自0年以来下降了35%,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的人数比5年减少了45%。今年5月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显示,通过及时并坚持接受药物治疗,欧洲和美国感染艾滋病毒的年轻人预期寿命增加了10年,预期寿命甚至可以接近非感染者。

“治疗如同预防”

为实现“年终结艾滋病”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策略,即“治疗如同预防”,以期将HIV感染率控制在0.1%。去年5月9日,以丹麦为真实案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刊文,证实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0年的研究分析了“每年艾滋病新增感染人数的下降”与“每年开始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增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联紧密。证实了通过提供治疗、提高治疗覆盖率,98%的丹麦艾滋病毒感染者能够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最终使得丹麦艾滋病流行趋势遏制。

年6月,我国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调整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发现即治疗”,是中国艾滋病治疗策略的重大调整。卫生部门称,及早治疗,病死率风险可降低30%。

艾滋病的另一防治重点是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用口服药物进行“暴露前预防”,防止未感染HIV人群感染病毒。同性恋群体,尤其是男同性恋群体是HIV病毒的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年全球约45%新增感染者为“关键人群”及其性伙伴。就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建议,男同性恋者可以考虑每天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防感染艾滋病,特别是替诺福韦(TDF)+恩曲他滨(FTC)作为暴露前预防的一项有效干预措施。数据称,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9倍,每天服药可将感染风险降低90%。

去年7月,来自利物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Rigshospitalet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名为“伴侣”项目的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不间断服用药物进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即使不使用安全套,将病毒传染给伴侣的概率非常小。

研究对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对伴侣进行监测研究,伴侣中有一人正在接受有效的HIV疗法,在对伴侣中,有对异性恋伴侣和对同性恋男性。所有的伴侣都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进行有规律地性行为,监测多年并没有出现病毒传播的病例报道。

研究结果提示,即便人们感染HIV,但如果通过早期诊断以及及时进行抑制病毒的药物治疗,并且不要间断,艾滋病毒感染者把HIV传播给他人的几率就会很小。此外,研究人员还将从年开始深入进行“伴侣”项目的研究,对同性恋男性继续进行3年多的研究以获取更多的研究数据,从而弄清药药治疗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机理和有效性。

应对耐药性带来的挑战

当前临床通行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简称ART),这种疗法已能够把患者体内病毒减少到无法检测的程度。其中,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被广泛应用。这种疗法是将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多种抗病毒药物混合,它可使血液和免疫系统中的艾滋病毒数量大为减少,从而延长病毒携带者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确认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尽早接受这种治疗。

然而,耐药性的问题也不断向人们提出挑战。今年7月,世卫组织《年艾滋病毒耐药性报告》,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抽查的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的逾10%的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人具有一种对最为广泛使用的艾滋病毒药物耐药的艾滋病毒毒株。报告称,一旦达到10%这一阈值,世卫组织就建议相关国家紧急审查其艾滋病毒治疗方案。

替诺福韦(TDF)是艾滋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重点推荐用以防治艾滋病,然而,由于使用广泛,替诺福韦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这一现象在非洲非常严重。

年1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全球多个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许多艾滋病患者对一种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产生耐药性。这项研究对全球36个国家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这些患者都在接受替诺福韦等药物治疗。

研究显示,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那些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患者中,60%受调查患者的体内存在对替诺福韦具有耐药性的艾滋病病毒株;而在欧洲地区,这一比例是20%。此外,所有对替诺福韦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中,约三分之二对治疗中使用的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也就是说治疗对他们基本失去效果。

在耐药性问题较为严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报告数据显示,那些接受包含替诺福韦在内的组合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高达15%的患者会在开始接受治疗的第一年对替诺福韦产生耐药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还会逐渐上升。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耐药病毒株能够传播到其他人体内,从而扩大这一问题的影响。

报告的作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学者拉维·古普塔指出,替诺福韦是目前对抗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副作用低,对艾滋病的治疗效果不错,当下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因此“有必要抓紧采取行动,应对这一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

今年1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克里斯·贝雷尔再次对艾滋病耐药状况发出警告,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当前ART的疗效不断提高,然而另一方面,艾滋病毒耐药性也从1年的11%上升到今天的29%。贝雷尔和他的团队指出,“致命的问题”是使用ART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和药品可及性严重不足,依从性差使艾滋病病毒产生变异并发展耐药性。

面对耐药性的问题,新药的研发和采用被认为是一条有效路径。

基因疗法:根治艾滋病还有多远?

虽然药物治疗被广泛应用,但是药物治疗始终不能根治艾滋病,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需终身服药。此外,抗艾药物还产生副作用,诸如心管系统,神经系统和代谢系统的疾病。

6年,柏林病人的出现让研究者们们开始







































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15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