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中国乳腺癌年发病人数为40万例左右,其中约10%的乳腺癌患者由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所致,称为遗传性乳腺癌。
遗传性乳腺癌常呈现家族聚集发生,即家系一级至三级亲属中常有多个(如2例或2例以上)原发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患者,因此称之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迄今研究证实,约10多个易感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与乳腺癌遗传易感相关。结合国外研究及中国的人群数据,目前认为BRCA1、BRCA2、TP53和PALB2是高度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上述基因的突变,增加至少5倍以上的乳腺癌风险。
携带上述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患者和健康个体,临床上可以采用治疗和干预措施。
一、BRCA1/2突变的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国内多个研究小组的数据表明,BRCA1/2在不加选择的中国乳腺癌大样本中的突变频率约5%~6%。
BRCA1突变乳腺癌中约60%表现为三阴性乳腺癌,远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中15%~20%的比例。BRCA1/2突变乳腺癌患者普遍呈现发病年龄更早的特点,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早5~8年。
其中BRCA1/2突变的乳腺癌约30%表现为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而无BRCA1/2突变的乳腺癌,仅17%左右为早发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检测
1.BRCA1/2适检人群
1)有乳腺癌病史的个体且具备下列任意条件:
①发病年龄≤50岁*(*中国人群数据提示,该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频率5%)。
②三阴性乳腺癌。
③男性乳腺癌。
④发病年龄50岁,且家系中另有≥1例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
⑤高复发风险的HER-2阴性的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无论是否有乳腺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相关定义参考OlympiA临床试验)。
⑥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
2)不考虑是否有乳腺癌病史的个体且具备下列任意条件:
①家系中直系亲属携带已知的BRCA1/2基因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突变。
②家系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③健康个体若家系中具备以下条件可进行基因检测*:
家系中有≥2例乳腺癌;
或≥2种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的肿瘤类型且其中至少有1例乳腺癌(*但仍建议家系中已患癌的个体优先进行检测,尤其是发病年龄早、多原发肿瘤的个体;只有患者不可及,才考虑检测家系中健康个体)。
二、TP53基因突变乳腺癌
TP53致病性胚系突变可导致罕见的Li-Fraumeni综合征(LFS)。LFS的临床特征是各种早发性肿瘤,包括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早发性乳腺癌、肾上腺皮质癌和脑瘤等。
携带TP53突变的乳腺癌相比较无突变患者,具有发病早、双侧乳腺癌比例高、预后更差的特点。TP53突变携带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高,且TP53突变的乳腺癌发病年龄非常早(≤30岁),应该更早开始筛查。
建议女性TP53携带者从18岁开始每月1次乳腺自查;从20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MRI检查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30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MRI、乳腺X线摄影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若家族中最早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20岁,则携带者应酌情提前开始临床体检及影像学检查。
三、PALB2基因突变乳腺癌
研究表明PALB2基因是乳腺癌高外显率的易感基因。PALB2基因胚系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终生发病风险为35%。
来自国内两个中心的独立大样本研究表明,中国健康人群中PALB2致病性胚系突变频率为0.19%。
中国PALB2胚系突变女性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为一般女性的5倍,其他肿瘤的风险鲜见报道。
健康PALB2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早诊筛查可以从30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检测,可考虑增加乳腺MRI检测。
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若涉及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