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9岁的朱女士因颈部疼痛一周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经医生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在检查甲状腺超声的过程中,发现左侧甲状腺叶内有1个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5*3.3mm,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符合ACRTI-RADS5类,处于职业敏感性。
尽管这个结节只有芝麻大小,但鉴于彩超描述倾向恶性,故医生建议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
内分泌科蒿自睿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该结节虽然只有芝麻大小,但却紧靠颈总动脉,穿刺中需格外小心,做到胆大心细,避免损伤颈总动脉导致出血。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同意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
细胞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检测提示BRAFVE突变。经过结合细胞和基因诊断后,蒿自睿副主任医师建议患者到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目前尚未发现肿瘤突破包膜及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概率很高,愈后好。
朱女士得知检查结果后,非常庆幸及时选择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进行筛查,获得治疗的最佳时机,可及早清除隐藏在甲状腺内的这个定时炸弹。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呈井喷式增长,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为19%~67%;甲状腺结节中恶性肿瘤10%。
甲状腺癌年发生率为0.5-25/10万人,不同地域和人种之间有差异。而如何评估结节的良恶性,以及如何判断恶性肿瘤的分期,最终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则成为甲状腺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关键点。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细约0.6mm的无菌穿刺针刺入结节可疑部位,取结节内的细胞作诊断,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FNA最早报道见于年,20世纪90年代后应用逐渐增多,随着该项技术逐步成熟,医院等已将FNA代替了术中的快速病理检查,即患者均先进行FNA,根据FNA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进行何种类型的手术。
FNA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准确性高达95%~99%,目前已得到各国指南的推荐。在穿刺取材的过程中,吸取的组织由于负吸而藏于针芯中,不会漏出造成肿瘤转移。
穿刺过程中,有些患者完全没有疼痛感觉,有些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仅有轻度疼痛感受。穿刺过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细针可准确送达结节内部,不会伤到周围任何组织。穿刺后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温馨提示:如您有跟朱女士相同的困扰,可拨打-预约就诊哦!
科室简介
医院内分泌科在李桂平主任带领下,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学科建设不断发展,自年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以来,对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供更精准的方法,使甲状腺疾病诊治技术更上一层楼。
科室特色:各种甲状腺疾病内科治疗;甲状腺细针穿刺后行细胞病理学及BRAFVE基因突变检查,以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甲状腺良性结节热消融治疗,灭活肿瘤细胞,避免结节恶变及增大。
(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