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揭秘深圳核酸检测量最大的实验室

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综合实力深圳市排名第一,平均年龄35岁。南都记者赵炎雄摄

田琦

蔡毅华

深圳“5·21”疫情发生后,截至5月30日,深圳已重点排查万人。众多医护人员投入到一线进行核酸采样,而这些采样的标本最终都会运到各个实验室,由检验人员进行最终检测。

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是深圳市首批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之一。截至年6月3日,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核酸检测量累计达到万人次,位居深圳医疗机构第一名。年,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这支检验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5岁,在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行榜”中实验室综合实力深圳市排名第一。6月2日晚,南都记者走进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揭秘核酸检测流程,实地体会核酸检测“深圳速度”。

24小时运转

一天最多核酸检测量近7万人次

5·21疫情发生后,实验室保持24小时工作状态,检验人员3班倒,通宵达旦工作。6月2日20时30分,南都记者到达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看到陆续有标本运输车运送标本过来。晚上是核酸检测的高峰期,市民多在晚上下班后回到社区,由医护人员负责采样,然后标本再被集中送往实验室。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分子感染组组长张兵介绍,实验室核酸检测量日均2万人次,6月1日那天检测近7万人次(应急筛查检测6.1万人次,常规单人单管检测余人次)

张兵介绍:“各筛查点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前处理组按要求进行标本运输箱及标本采集管外表面消毒,对标本数量、来源等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LIS系统核收标本,然后通过标本运输专用通道和标本传递窗,将标本送到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由核酸检测人员对标本进行登记、核酸提取、配制PCR反应体系、加入模板核酸后进行扩增,最后分析、发布结果。”整个过程最快需要3个小时。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流程就像流水线,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一环扣一环,无缝衔接。

“如果发现疑似阳性,我们会严格按照SOP文件中‘关于阳性标本的复查和上报流程’的规定,同时用不同品牌的至少两种试剂复查标本,复查结果仍为阳性,则按流程上报和送检CDC复核。在保障结果可靠的同时,为满足报告的时限要求,实验室配备了快速复检设备用于阳性复查和急查标本检测。”张兵说。

注重实验室各方面建设

“不打无准备之仗”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检验师们穿着防护服在实验室工作。三级防护需要穿戴密不透气的防护服、N95口罩、双层手套、防护目镜、脚套等标准装备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为尽快完成样本的检测,减少患者、临床科室的等待时间,也为了减少个人防护用品的浪费,工作人员常常连续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忍着,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检验人员的脸上、手上常常是一道道深深的红色勒痕。

经过多天的抗疫和去年水贝IBC疫情事件,这支队伍持续守护深圳的同时也不断自我成长。南都记者了解到,实验室先后建设了三个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全套的检测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全流程操作。

在疫情平稳期间,实验室并没有闲下来,在中心主任张秀明的带领下,实验室制定严密科学的培训计划和教学文案,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和实操,中心88人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培训考核,顺利持证上岗,实验室核酸检测人员储备力量也由之前的不足20人,迅速扩展至人。在此次“5·21”疫情暴发后,实验室也得以在最短的时间集结检测队伍,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并且在不影响实验室其他检测项目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将巨大的新冠核酸检测压力平稳分散。

“不打无准备之仗。”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谈到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基因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初衷时这样说。

实现与省市区之间防疫数据的实时共享

经历过去年水贝IBC疫情的市民可能记得,当时由于短时间内检测数量太多,很多人在检测后查不到检查结果。这个问题早已得到解决。

孙喜琢介绍,去年水贝IBC战疫结束后,医院集团立刻对核酸检测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医院信息科将原有系统推翻重建,升级至“移动采集样本系统罗湖模式3.0版”。

南都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实现省、市、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防疫数据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居民通过“深i您”小程序获得自己的健康码提供给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扫描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106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