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以下简称“指南”)于年6月22日发表于《中华医学会杂志》。该指南共33页,涵盖筛查、诊断、病理学评估、分期治疗原则、治疗、随访共6部分内容,内容全面,以下将对6部分进行解读。

诊断篇

1.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文中介绍了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咳嗽、咳痰、咯血、喘鸣、胸闷、气急、胸痛等呼吸道相关症状,其他针对肿瘤侵犯的部位不同患者的症状亦不同,比如骨转移患者以骨痛为首发症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更多样,可能因副瘤综合征出现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以前一名患者爬山时发现腿比既往都累,全身检查后发现是肺癌的副瘤综合征。当然随着筛查的普及,很多患者可能并没有症状,体检时发现。

2.肺癌的辅助影像学检查

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建议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检查方式:X线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超声、核素显像等方法。检测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劣势见下图

检查目的: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再分期及预后评估等。

对肺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时,有条件者可进行PETCT和脑部增强MRI检查,亦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胸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或超声(检查范围需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头部增强CT或MRI、全身骨扫描检查。

PS:在真实世界中肿瘤患者面临很多检测方面的问题:①检测费用高:PET-CT的高昂检查费用无法报销,更多的患者选择全身多部位分次检测的方式;②等待周期长:在北京约检查的时间基本上1个月起;③造影剂过敏:很多患者因过敏无法完成检查。医院来说,如何让患者就近检查,患者分流等问题可能才是检查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对于医生来说,基层医生的分期意识提高是分期检测的重要问题。

3.获取肺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技术

获取病理学标本时,若条件允许,除细胞学取材外,建议尽可能获取组织标本,除用于诊断外,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获取病理学标本的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具体如下:

TBNA: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PS:病理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定病灶良恶性是首要目标,在医院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病理诊断既是保护医生,也是保护患者最好的手段。而且任何辅助诊断方式都不能代替病理检测这一肺癌诊断的金标准。

4.肺癌的血清学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测(常说的“肿瘤标志物”或“肿标”)有助于肺癌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和随访检测。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同时肿标的升高可能提示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

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负荷和分期有一定关联,推荐在首次诊断及开始治疗前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了解其基线水平,监测治疗后的标志物水平动态变化可在肿瘤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肿瘤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不同检测方法的肿瘤标志物结果不宜直接对比,饮食、药物、合并疾病等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影像学检查无明确新发病灶或进展病灶时,建议寻找原因,警惕疾病复发或进展的可能,需密切随访。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以协助疾病诊断,就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如下:

单一的标志物并不能鉴别SCLC和NSCLC。约10%的NSCLC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中至少1种存在免疫反应。若联合检测NSE、ProGRP、CYFRA、CEA和SCCA等指标,可提高鉴别准确率。

PS: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测的区别在于“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判断一个患者是否得肺癌肿瘤标志物告诉你的是你有多大机率是肺癌,而病理检测则告诉你确定的结论。从这点区别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AI不适合“确诊”,而只适合做“辅助诊断”,因为当我们给AI一堆信息后,他只能告诉你,你患A病的机率是多少,患B病的机率是多少。当然对于确实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时,肿瘤标志物结合影像学的检测方式可以作为患者的“临床诊断”。

参考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J].中华医学杂志,,(23):-.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xc/101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