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国际生物学人类学

年11月26日,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据称于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若该声明属实,他们将是世界上第一例对基因编辑婴儿。这对基因编辑婴儿的“缔造者”贺建奎将于年11月28日在中国香港参加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的“人类胚胎编辑”环节并发表演讲。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之际,澎湃新闻记者与7位与会学者取得联系,来自生命科学、人类学、生命伦理学、生物法学等多领域的国际研究人员对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案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声音主要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MerlinCrossley,他认为这项研究是一个道德领域的“里程碑”,而非科学层面。如经证实,这项研究能表明没有任何不可预见的技术障碍阻碍了将对鼠类等的技术方案转移到人类。他同时强调,人们应该认识到,基因编辑婴儿没有对任何人表现出任何重大危险。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人类学家EbenKirksey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为医学不平等的新时代打开大门,并认为敲除CCR5受体的目的是复制“精英控制者“的基因——那些感染了HIV但自己控制了病毒的人。新一代精英抗病儿童可能会出现。

哥本哈根大学人类学家AyoWahlberg认为不应急于的得出结论,必须特别注意受试夫妇知情同意的程度。他认为,当生命科学研究涉及到招募一些由于生存条件(例如不孕和艾滋病毒)而面临严重压力的志愿人类受试者时,必须始终特别注意夫妇以何种形式和程度了解并知情这个项目、在何种情况下他们决定参与研究以及在研究之前、期间和之后受到怎样的照料。

伦理学领域的纽卡斯尔大学伦理政策学者PaulineMcCormack认为该案例违反了《赫尔辛基宣言》: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的首要考虑;虽然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的知识,但该目的从不应优先于个体研究受试者的权利和利益;只有当目标的重要性超过研究对象的风险和负担时,才可以进行涉及人体受试者的医学研究。

爱丁堡大学生物伦理教授SarahChan认为,无论这里案例是否是基因优化或者增强,该行为玩弄儿童健康和家庭希望,以之作为廉价的宣传噱头,是卑鄙的。

欧洲人类遗传学协会成员GuidodeWert教授认为断然的反对没有说服力,治疗和人工增强之间伦理界限不明。鉴于强烈共识,他认为,首先,需要更基本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欧洲人类遗传学协会和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认为临床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为时过早,目前尚不健全”。

生物学家发声:这是一个里程碑,但更多的在道德层面,而非科学层面

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人们应牢记,基因编辑婴儿没有对任何人表现出任何重大危险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副校长MerlinCrossley在基因调控领域工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Crossley用“迷人的”(Fascinating)一词评价了基因编辑婴儿的实验。但他同时表示,在看到具体细节之前,评价还太早。他认为这项研究“是一个里程碑,但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而不在科学层面,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改变人类是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思考和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wh/99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