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案例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结直肠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6.9个月,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近2/3的患者伴有KRAS基因突变,25%的患者会发生肿瘤转移,发生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潘燕红教授等人,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中揭示,KRAS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并且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极易出现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了结直肠癌的治疗进程。因此,如何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制定可靠的治疗方式,成为当下临床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晚期结直肠癌伴基因突变的患者,在多学科协作的临床指导下,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成功案例。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54岁,

主诉:下腹部疼痛伴便血5月余。

体格检查: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指检:距肛门6cm可触及环形肿物,绕肠一周,质硬,基底部活动度差。

美国东部协作组(ECOG)PS评分:0分,活动能力完全正常。

BMI:20.8kg/m2。

实验室检查:CEA:30.16ng/ml,余未见异常。

肠镜检查:(镜检所示)距肛门约6-16cm可见一肿物,绕肠一周,中央溃烂,内镜尚能通过。诊断:直肠占位。

肠镜检查

病理检查

直肠病理:直肠腺癌。盆腔HR-MRI增强检查(.10):直肠中上段见肠壁不规则环周增厚,长度约8cm,下缘距肛缘约7.5cm。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突破肌层,左前累及直肠系膜筋膜;周围直肠系膜内及骶前间隙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约24mm,累及邓氏筋膜。局部分期:直肠癌cT4aN2。

.10盆腔HR-MRI增强检查

CT检查(.10):1.肝脏左右叶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考虑转移;2.肝脏多发囊肿。

.10CT检查

肝脏MRI增强检查(.10):影像表现:肝左右叶可见多发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较大者位于右前叶下段,直径约31mm。肝内多发斑点状长T2信号。1.肝内多发占位,考虑转移瘤;2.肝内多发小囊肿。

.10影像学检查

肺部CT检查:肺部小结节,建议动态观察。

肺部CT检查

基因检测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

目前诊断

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

TNM分期:cT4aN2M1aIVa期;

KRAS突变型;

NRASBRAF野生型;

微卫星稳定型。

第一次MDT讨论

诊断明确: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cT4aN2M1a)。

影像科与结直肠外科:直肠癌局部进展期,ESMO直肠癌危险度分层:重度复发风险(病变累及直肠系膜筋膜:CRM阳性),原发灶暂不考虑手术切除。

肝胆外科:肝脏转移瘤具有潜在可切除性;直肠癌伴肝转移危险因素评分CRS:3分。

肿瘤内科:治疗目标为转化治疗,争取手术机会,可选用mFOLFOX6±贝伐珠单抗为初始化疗方案。

放疗科:可在化疗间歇根据患者体力状态选择局部长程同步放化疗。

诊疗依据

ESMO指南:

对于转移部位限于肝和/或肺的mCRC患者,都应作为潜在可切人群,通过系统性转化治疗将技术上不可切除的结直肠转移灶转化为可切。

CRLM肿瘤负荷大:转化治疗缩小肿瘤,增加切除的机会。

CRLM肿瘤数目多:ESMO指南提出数目是预后不良因素。

不同个数转移灶CRLM患者术后五年OS率≈30%。

诊疗经过

mFOLFOX6四个周期。

化疗毒副反应:Ⅰ度消化道反应。

肝脏MRI:mFOLFOX6化疗4次后,综合治疗效果SD。

肝脏MRI检查

mFOLFOX6化疗4次期间CEA变化曲线(.10---.12):

CEA变化曲线

第二次MDT讨论

肿瘤退缩不明显,综合治疗效果SD。

患者KRAS基因为突变型,可加用贝伐珠单抗4-6个周期后评估。

第二次会诊后治疗情况:mFOLFOX6+贝伐珠单抗,6个周期。患者自觉肛门坠涨感及便血较前缓解。化疗反应评级:Ⅰ度消化道反应,Ⅰ度心功能异常。肝脏MRI:FOLFOX6+贝伐珠单抗化疗6次之后。印象:肝多发转移瘤,与前片对比,较大病灶较前明显缩小,部分微小病灶消失。

肝脏MRI检查

盆腔MRI:mFOLFOX6+贝伐珠单抗化疗6次之后,综合疗效:PR。

直肠中上段异常信号,与加用靶向药物之前对比病变明显缩小。

盆腔MRI检查

复查肠镜:(镜检所见)距肛门12cm可见粘膜隆起,表明粗糙、水肿,糜烂,病变较前明显缩小。诊断:直肠癌(化疗后)。

肠镜检查

肺部CT:肺部小结节较前变化不大,建议动态观察。

FOLFOX6+贝伐珠单抗化疗6次之后CEA变化曲线:

CEA变化曲线

第三次MDT讨论

直肠及肝脏病灶明显缩小,综合疗效达到PR,直肠局部分期为:T3N0-1,肝转移瘤可切除。

TNM分期:yT3N0-1M1。

手术治疗(.06):暂停应用贝伐珠单抗8周(期间给予mFOLFOX6继续治疗)后,在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超声科协作努力下,于年6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肝转移瘤切除术,术中使用超声设备对肝转移瘤进行定位。

术中标本:

术中标本

术后病理示:直肠腺癌,中分化,浸润全层,可见神经侵犯,未见明确脉管侵犯;TRG分级2级;手术切缘未见癌累及,环周切缘未见癌累及。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6)。肝肿瘤:腺癌浸润或转移,切缘未见癌累及。

免疫组化结果:MSH2+,MSH6+,MLH+,PMS2+。

后续治疗(.06---.01):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四次后,改为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术后定期复查。

.01肝脏及盆腔高分辨增强MRI:1.肝右叶下段异常信号,考虑术后改变,较前变化不大;2.直肠癌术后改变,术区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01肝脏及盆腔高分辨增强MRI

.02CT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继续给与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

.05PET-CT:左肺及右肺高密度代谢小结节代谢活跃,考虑转移。

.05PET-CT检查

.05PET-CT:吻合口FDG代谢未见异常;肝转移瘤术后改变;右侧髂骨骨岛。

.05PET-CT检查

.06左侧肺部结节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予以射频消融。

肺部CT检查

选取左肺4mm结节予以穿刺活检并射频消融。

病理:肺腺癌,符合肠道来源。

.10右侧肺部结节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予以射频消融。胸壁动脉大出血约ml,肺叶楔形切除。

右侧肺部结节CT检查

术后病理:

病理检查

暂停应用化疗药物3月余(.01),肝右叶约2cm转移灶。

肝脏影像学检查

.01-.09术后建议folfox6+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拒绝folfox6方案,继续应用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治疗。

.09胸部CT示:肺部多发结节(约9枚),较前变化不明显。

患者要求处理局部处理肺部转移灶。

多学科会诊:目前患者肝脏处于NED,肺部转移灶可在暂停应用贝伐珠单抗6-8周后分批射频消融。

胸部CT检查

.09-.11暂停贝伐珠单抗,应用folfox6。

复查肺部CT:

分批射频消融

局部穿刺并消融后病理:

病理检查

.11-.03未加用贝伐珠单抗;

.02-.03因疫情患者仅口服希罗达;

.03复查肺部CT呈现术后改变;

.03复查肝脏MRI:肝右叶顶部异常信号,与.11.23MRI(DMR)比较,范围增大且呈环状强化,考虑复发;余病灶变化不著,请结合临床并动态观察。

0.03肝脏MRI检查

.03患者暂停FOlFOX6方案后短时间出现复发,更换化疗方案为folfiri。继续联用贝伐珠单抗。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合理医院内得到系统的、规范化的治疗,减少医疗费用,有效的提高晚期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管理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wh/63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