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基因编辑人体实验第一人卢铀,

撰文:BioWorld编辑部

年8月17日,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Doudna)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lleCharpentier)合作,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基因编辑史上的里程碑论文,成功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

年2月15日,张锋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

此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始大放异彩,为遗传病治疗和肿瘤治疗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年6月,医院卢铀教授开始进行CRISPR基因编辑T细胞治疗癌症的1期临床试验,并于年10月28日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细胞人体注射。

年4月28日,卢铀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Medicine发表题为:SafetyandfeasibilityofCRISPR-editedTcellsinpatientswithrefractorynon-small-celllungcancer的研究论文。

卢铀

该论文报道了使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细胞PD-1基因的首个人类I期临床试验结果(ClinicalTrials.govNCT)。

这项1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可行性,次要终点是功效,探索性目标包括跟踪基因编辑后的T细胞。研究团队共招募了22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

首先,研究团队抽取并分离招募志愿者的T细胞,然后通过电穿孔方式向离体T细胞中共转染Cas9质粒和sgRNA质粒,从而编辑T细胞的PD-1基因。

22名招募患者中,有17名患者基因编辑后的T细胞足够进行回输治疗,其中有12名最终能够接受治疗。接受基因编辑T细胞回输治疗后,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均为1/2级。

输注后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编辑过的T细胞。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7周,中位总生存期为42.6周。

通过二代测序,在18个候选位点中,脱靶事件的中位突变频率为仅为0.05%。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T细胞的临床应用通常是安全可行的,未来的试验应使用改进的基因编辑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卢铀教授团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开展CRISPR/Cas9基因编辑人体实验的。但在卢铀团队的这篇论文之前,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CarlJune团队,先后发表临床试验论文,表明CRISPR/Cas9进行T细胞编辑治疗癌症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邓宏魁的临床试验

年9月11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首都医科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了题为:CRISPR-EditedStemCellsinaPatientwithHIVandAcuteLymphocyticLeukemia的研究论文。

邓宏魁

该临床试验,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人成体造血干细胞上进行CCR5基因编辑,实现了经基因编辑后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长期稳定的造血系统重建。然后对一个患艾滋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7岁男性进行治疗。治疗后病人的急性淋巴白血病达到形态上的完全缓解,病人的T细胞呈现一定程度上对HIV病毒的抵抗能力,且未发现脱靶效应和副作用。CarlJune的临床试验年2月28日,CarlJune教授领导的一项多重CRISPR/Cas9编辑工程改造的T细胞进行癌症治疗的人类临床试验登上了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封面。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疗法在难治性癌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CarlJune这项多重CRISPR/Cas9编辑工程改造的T细胞进行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的结果,让我们对CRISPR基因编辑治疗癌症重新燃起期待,实验结果表明的长期安全性也为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的下一代细胞疗法铺平了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几项CRISPR基因编辑均在成体T细胞上进行,且在体外编辑后再回输到体内,因此并不会对其他组织器官及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这也是与贺建奎进行的“基因编辑婴儿”的本质区别。这几项临床试验初步证明了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T细胞移植进行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和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将会促进和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的发展。参考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jg/84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