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新闻学院ldquo讲座门rd

周一早上,朋友圈被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刷了屏。没错,就是当天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露露”和“娜娜”不久前在中国降生。我的朋友圈大部分以生物狗为主,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条新闻,画风大多数是:“今年中国甚至国际最大的科技丑闻诞生了”,“这是怎么过的伦理?”,“中国生物医学界这些年努力挣回来的脸面一瞬间丢尽了”,“李×良终于不是年度最丢脸的科研工作者了”。当然,这些都是转发时的评论,在此事件最初发酵时,媒体的新闻稿可不是这么写的。

从中国顶级官方媒体RenMinWang再到新京报、澎湃新闻,最开始关于此事的新闻报道画风全部都是“历史性突破!”,“绝对重磅”甚至“厉害了我的guo”。甚至还有媒体把“CRISPR”宣传成了贺建奎的自主创新。然而这些媒体超级大V万万没想到,报道发出的同时网上评论瞬间炸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交相称赞,反而质疑和谩骂声占据了大部分。还没过中午,原来的推文就被悄悄删除,替换成了与网友声音一致的“理性思考”的新闻稿。

主流媒体的初始报道与大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相悖确实少见,但此事立即让我想起了3年前的复旦大学“转基因讲座门”。年3月26日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班门弄斧转基因”的讲座,主讲人是崔永元,由于当时崔本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极具争议,讲座未开始之前就在复旦引起了轩然大波,生科院为代表的很多理科院系学生欲自发前往讲座现场与崔辩论,讲座主办方则根据学号限制了这些院系学生进入现场的人数,使新闻学院的学生占据了听众的主流。然而时任复旦生科院副院长,主攻遗传学的卢大儒教授特地从外地赶回来进入现场与崔争辩。

虽然卢教授遗传学知识远高于听众和主讲人,但嘴皮子功夫确实不如小崔,几轮舌战之后气场明显处于下风。崔开始以近乎人身攻击的语言嘲笑起卢教授,而每次嘲笑都伴随着台下新院学子的放声大笑和热烈掌声。看着小崔尽情“羞辱”本校教授,未来的记者们当看客还不够,还要牟足了劲加油助威,这事恐怕鲁迅听了都得气活过来。

而更大的新闻则在讲座结束后发酵,新院学子对科学家的笑声+掌声羞辱已经非常寒心,一名在现场的本科生更发了一条微博,语言则从嘲笑变成了辱骂,称“当代科学家真是最SB的一代,今晚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无比自豪”。

然后,这名情绪过于激动的本科生就顺利成章的被网友们……人肉了,姓名照片学籍甚至高考分数都八了出来。

在删掉肇事微博后,该同学还继续鄙视科学家们,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在网友的狂轰滥炸之下,他成功被带上微博热搜,终于顶不住压力清空了微博。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件事在当年火到了什么程度,3年半过去了,你现在在知乎上搜“复旦新闻学院”六个字,排行第一的问答仍然是此事。

而细心的网友发现了这名“暴躁新院人”一年后的就业去向,你猜他去哪工作了?就是本推送第一张图中的中国顶级官媒——RenMinRiBao旗下的RenMinWang。

而在医疗圈,缺乏职业操守的新闻人也曾炮制出“八毛门”,“缝肛门”“丢肾门”等不实新闻,当然最让医生朋友哭笑不得的恐怕还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情。一名家长发现医生给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开了西地那非,上网一查发现“卧槽,这不是伟哥吗”,某些不良媒体瞬间开始带节奏:“无良医生竟然给小孩开伟哥”,导致医生群体遭遇集体抹黑,直到几天后才发生反转。媒体们,写稿子前哪怕百度一下,也比自己初中毕业之后再没学过的生物水平靠谱啊!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研发的初始目的本来就是治疗心脏病啊,至于下半身的功效完全是意外发现好不好!

所以,不管是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还是转基因食品,还是给幼儿开“伟哥”,新闻人们,请尊重伦理、尊重科学、尊重医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专业新闻报道,请把二字作为职业操守的底线!

相关文章:

这么好的国自然方向,别怪我没告诉你

高分文章和基金是如何用CRISPR/Cas9的?

基金缺乏创新被毙,来几条m6A思路洗洗脑

这两大科研热点一结合,申请基金妥妥滴

你的热点如果15天连发20多篇高分文章,欣喜or恐慌

国科金标书写作和文章写作有哪些不同?

RNA甲基化,从一篇PNAS到基金课题设计

标书中立项依据写作有哪些考虑因素?

主任让我写标书,这可怎么办?

专家为什么说我写的标书是一坨屎?

怎么把一篇文章改写成国科金标书?

“基金申请和课题设计”课程上线了!

这个人又撤稿了,第19篇,造假手段堪称典范

SCI从投稿到接收,最快的一杯咖啡时间,最慢的居然。。。

生信分析服务,还送生信学习课程一套

最新20分文章原来靠生信分析,老板问我为何跪着看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jg/83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