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举办第六期“创业家思享汇”活动。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先生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主题发表演讲,并与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厉伟以及现场观众,开展互动交流。
主讲嘉宾: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先生
对话嘉宾: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厉伟
主办单位:深圳证券交易所
现场文字实录如下: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汇聚产业力量,分享智慧之光”,欢迎大家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六期创业家思享汇,本期的主题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我是主持人深交所综合研究所何杰。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邀请一家拟上市公司的创业家来思享汇做客,我想今后这种活动会越来越多,这也体现了深交所与所有企业、所有创业家共成长的理念。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加速生物产业发展作为振兴大国经济的新支点,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日本推出了《再生战略》,中国早在年就把生物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物产业总体落后,但是在生物经济时代的制高点——基因测序分析领域则处于全球领先,并且基因科技能够很好地将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做到最佳的融合。
我曾经先后五次走进华大基因,试图去了解这个坐落在深圳市盐田区由一个旧鞋厂改造而来的基因王国,但却始终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我只知道他们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并且他们的工作今后将使得癌症治疗和遗传疾病提前干预变为可能。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里镌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通过基因测序,我们每个人都将会认识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今天的思享汇我们有三个环节,一是请主讲嘉宾作主题演讲;二是特邀嘉宾进行点评;三是嘉宾对话和与观众互动。
现在,我们先进入嘉宾演讲环节,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嘉宾——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先生。年,随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的正式启动,华大基因在北京正式成立。年,华大基因抓住新技术突破的机遇,成立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并相继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和28个联合辅导中心。目前,华大基因已形成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另外,汪建先生的人生经历充满挑战,插过队,留过学,先学西医,又习中医。当过研究员,做过院长,不惑之年,回国创业,目前还是中科院的博士生导师,一直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年曾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汪董事长在公司内部都称他为汪老师,下面让我们跟随汪老师的思路一起回顾中国基因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共同感悟创业的酸甜苦辣,展望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有请汪老师!
主题演讲
感谢大家今天晚上来听我在这白话(东北话,读baihuo,侃大山的意思),今天白话的内容就是比过去更加落实了一点“精准医学与智能育种”,要不然就有点虚,现在讲点实的。
我始终跟大家有一个不太一致的看法,就是咱们整个社会发展,连放羊的人都开始移动通讯了,使用智能手机了。工业还能往哪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总是忘记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其实是更重要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我们都把它交给了听天由命,或者认为我们一生自然变化这是必然规律,就没想办法去改变它,让它生活得更好一点,所以财富的追求成为过去人类生存发展以来的主旋律。那么,现在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它是以围绕着生命、围绕着人的生命本源来开始。
自古以来皇帝打天下,开疆拓土,三宫六院,最后都得炼丹,那么我们老百姓什么时候也可以炼丹,盼望自己能够那个(长寿)。
工业经历了4.0的发展,现在正在处于智能化的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时代。财富的制造、财富的均衡,如果没有大的政治问题的话,将来不会是一个大的问题。有人就预测,可能到二零三几年,在十年到二十年之内,“贫困”这个词基本应该去掉,除非你政治上问题。但是我们的医学还远远落后于这一块,如果我们简单的分一下,把古代医学叫1.0,现代医学叫2.0,那么我们正在进入3.0的时代。
大家看看这个基本的数字(见PPT)。今天的医患关系是我们“把一切交给医生”,主要成绩是控制了外延式疾病,就抗菌素和疫苗。肿瘤、心脑血管,好像大家都没什么办法。那么精准医学,会以医生为主、以自我保健,会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可能GDP会到20%以上,如果加上健康产业的话,会到30%-40%以上。最近国务院两次文件,我们的健康产业要到8万亿,我们的体育产业要到5万亿,还没说医学产业,这是未来的一个重大的趋势。
这个图说明生命之源源于基因,基因是生命传承的唯一物质(见PPT)。什么叫基因?我们简单地把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生命传承的基本物质、基本原因、基本因素,这个叫基因。但是在过去我们对基因认识、对疾病认识是什么?我们现在有上万种疾病,全球公认的检测项目多种,政府批准的药物各个国家加起来也就来种,我们中国有3医院,有将近万人的从业。这么复杂的大数据,我就觉得今天我们的医疗如果让我给一个精确地描述的话,是三个字,叫“不靠谱”,因为他搞不清楚,他怎么可能搞得清楚,只能是一些简单的,然后任何一个复杂性疾病、一个罕见的病,要花好多好多年时间。
我前几天遇到一个应该算深圳的十大富人之一吧,他的资产有多个亿还是多亿,他说他的一个孩子,马方综合症,花了六年时间才诊断出来,花了好几百万,他说不在乎花这好几百万,但是就这六年时间带着孩子到从深圳走到香港,从香港走到北京、上海、美国,最后才诊断出来。这没有一个大数据,没有一个基因库、没有一个数据库的话,医院的医生给你诊断和判断,他是不太可能给你(诊断出来)。而且今天的医疗事件更多的是试错性,特医院,你更相信他,其实那个更不靠谱。(笑)
所以未来是什么?A(腺嘌呤)、T(胸腺嘧啶)、C(嘧啶)、G(鸟嘌呤胞)就是,他一定会形成一个全新的模式。所以说我们现在华大基因有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组平台,我们去年的大数据产量已经超过20pb了。这是什么概念呢?马化腾跟我说去年他们30多个pb、40多个pb,马云也就这个数字。我们才做多少人呢?我们才做了几十万人,他是几亿人,所以这个数据是完全不一样。
这个绿色的是好的生命状态(见PPT),下面横线是年,上面红色的是生命状态极其不好,你有遗传病,你肯定非常悲惨。现在活到70多岁,40多岁开始就是亚健康状态。
现在有钱了,孩子孝敬父母了,再延长十来岁,但是不太实惠,花很多钱。如果把他拉到健康状态,活到岁,比较值得;如果能活成这个样子,就活得比较精彩(众笑)。大家不要笑,就是生得优、病得少、活得长、死得快。你同意吧?是吧!
我说要过三关,我今天跟证监会(口误,应该是交易所)同志谈,华大“三大纪律”:第一,不能有出生缺陷,现在是30秒钟中国有一个出生缺陷;第二,肿瘤关,每10秒钟就有2%-3%,今年是公布24%的人都死于肿瘤,45%的人最后死于心脑血管。这三关过了,你看就活到90岁了。你看看这个出生缺陷,刚才讲的,受精卵,父母亲带给孩子就是基因。如果像这种状态的话,他一定是基因病。大家看看这张图,是不是让人深思?
这是地中海贫血,我们的诊断率99.9%,广东的发病率是百分之四点几,广西的发病率将近10%。这是唐氏综合症,深圳每年要出生好几十个,现在我们做了50万人,准确率是99.99%,解救了个家庭。这是中国罕见病协会秘书长、主席黄如方,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生,绝顶聪明,这种诊断的准确率现在我们能达到90%,在深圳我估计这个诊断率连10%都达不到。然后错过那个时间治疗,就来不及了。
这些孩子90%是因针致聋,就不能打那个针,打了就有问题。如果把基因检测出来,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用总书记去学哑语,这个是手指头一弯“谢谢你”(见PPT)。而我们免费做了万人,希望能找到这个,提高它的准确率,把缺陷基因控制住。如果大家不相信我们,那我们就说我们华大员工的后代不允许有出生缺陷。不是拼爹拼妈、拼幼儿园、拼小学的,是拼妈妈肚子。
我们召开了全球的会议,我们希望在这些遗传性疾病上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能够为世界的出生缺陷发病机理的研究我们争取贡献30%。现在我们发表的论文在这个领域是全世界第一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癌症发病率持续增高,我们的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增高,我们的心脑血管死亡率持续增高。美国人开始降了,美国人肿瘤也开始降了。像乳腺癌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她的母亲,她母亲的母亲都是乳腺癌。她(安吉丽娜·朱莉)得癌症的机率是87%,所以干脆她就切掉了。宫颈癌,所有有宫颈癌病变的地方都带有HPV病毒。那就是说,这是一个病因清楚的疾病,这是一个遗传因素清楚的疾病,这是可以进行早期的预测,可以防治住。
很多肿瘤,乳腺癌,主要是遗传因素;肺癌,主要是环境因素。所有的癌症变化率,就遗传因素越来越弱,环境因素越来越大,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
这个产品做得越来越好,自己做得越来越差,最后没了,所以学谁都不能学苹果,学谁都不能跟着他后面走,当然你不怕死你可以跟着他去,我们怕死,就不跟他了。他胰腺癌的发现到他过世,他还扛了八九年时间,他还算不错了。我们中国两个著名的人物都没扛过一年,一个是前卫生部长陈敏章,一个是前国家政治局常委黄菊,都是胰腺癌死的。但是现在来看,胰腺癌用早期各种各样的诊断和动态观察,是可以早早地发现这个癌症的。所以华大我们在我们员工中间提出来,我们如果得癌医院发现。
我这里举一个肺癌的例子。我们现在临床去做都是X光发现,你有点咳嗽、痰里带血,你怀疑是不是肺癌,去做X光片子,如果是小小阴影,就怀疑来怀疑去,医院跑、医院跑。其实所有肿瘤脱落细胞基因都会跑到血里面,那你通过血里面检查,癌基因是可以找得出来的。这是我们做了个病人,晚期癌症、早期癌症都能够找到肿瘤的标志物。
这是一组华大的员工,这中间有一个人出现了几个小标志物,当时不知道他是不是癌症,医院查不出来,北京查不出来、上海查不出来、深圳也查不出来,没办法,只好等啊,等啊等啊,半年以后,这个癌症出来了,现在手术以后效果还可以。那就是说,通过血里面来查癌的标志物是可以早于现在物理学检测的发现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癌症的发生和你自身的免疫情况是相关的。你看这是一组癌症病人的癌的基因表达量(见PPT),这是他的免疫能力,应该是像兵马俑一样的,人站的满满的抗这个癌、抗那个癌,他这个全没了。而反过来,如果是一个正常人,他的免疫力是非常高的。治疗后效果好的,免疫力也会提高的。所以导致癌症是两件事情:一个是基因发生突变,往坏的方向走了;一个是身体唯稳的免疫系统能力不足了。如果把这两个突变率降低,少去那2.5(PM2.5)的地方,少去污染非常严重、有毒害的地方,不要做那些工种,基因的突变就会少,免疫力要是高的话、心情好的话、免疫力好的话,得肿瘤的机会就很低很低了。当然现在精准医学年的重大突破,就是对用免疫学来治疗肿瘤。
我们国家癌症五年的治愈率是30%,前年公布是28%,这两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欧美国家都超过了66%,那么我们差1倍,不到人家的一半。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的方法和免疫学治疗,存活率现在估计能活到70%-80%。肿瘤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就变成一个可以管理的慢性病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所以我个人到这一把年纪最怕的就是癌,所以我怎么看这个问题?第一个要学安吉丽娜·朱莉,看看我身上有没有遗传基因癌症;第二个要学乔布斯,要注意动态的观察;第三个要学我自己,要对免疫学进行定向的评估;第四个巴菲特,比尔·盖茨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他也是前列腺癌症,我们给他提了一个治疗方案,他没用,他说我们还进一步他那个(原来)治疗方案,后来跟国际的方案——用精确的基因检测方法,那个治疗方法是对的,但是这样的方法现在在国内不能用,还没有审批。然后就是免疫学和生物学治疗。
那么过去肿瘤是什么呢?用手术的方法,老百姓话说叫杀死它,用放疗就是烧死它,用化学的方法就是毒死它。其实把肿瘤搞死的时候,把人也搞死了,两个同归于尽,这个方法是不可持续。但是如果用个体化的精准化疗方法,存活率可以提高很高;如果是用免疫学的方法,就更加好。
我们最近处理了一个,几个月前青岛有一个女病人,乳腺癌晚期,转移了,治疗以后又转移了,肝脏、大脑、骨头都是转移兆,已经没办法了。找到我们,检测以后,发现有一个基因对准有一个化合物,那个化合物是一个没有批准的上市药物,是叫阿斯利康的一家美国公司在做二期临床,他当然不肯拿出来让你去做临床治疗用了。但是这个女病人的丈夫是个很厉害的化学家,他在家里就自己试图合成那个化合物。虽然合成的不怎么样,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就把那个“化学药”,不叫药了,他自己合成的化合物掺到感冒冲剂里面给他夫人吃下去了。据说今年年初他们两个人就出国旅游去了,到现在没回来,因为她走的时候脑袋和肝脏的肿瘤都已经消失了,现在骨头里面还有一点,他夫人说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我与其在家里等死,我现在出国旅游去了。她带着他们自己的“药物”,我估计她现在还活着。所以这种精准治疗是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我上个礼拜在云南看了一下他们细胞治疗这一块,存活率也提高30%-40%。我们现在做了多例,跟钟南山、医院、医院做了多例病人,87%的病人,医院治疗不好的,87%的病人能发现基因靶标。按照靶标精准治疗的话,有40%-50%的人有显著性、明显的效果。当然我们才做了一年,现在还很难做一个长期的评估,正在做。5乘上8,就原来可以治好30%,再加40%,就可以到70%了。然后按照生物治疗的方法,还可以提高20%-30%、30%、40%,那中间去掉一定的存活(率),怎么总体可以提高到70%-80%,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进展,这是治疗方法的进展。
所以我个人很怕癌症,我提出了四项方法:第一,情报准确,就是指预测、早测;第二,防御有力,要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要健康生活;第三,如果我得了癌症的话,我希望精准治疗,基因制导,精准打击;第四,我还在这个会上呼吁大家,早早地把自己免疫细胞存起来,不要得了癌症那天再去找干细胞去治疗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存自己的细胞。
第三个病,刚才第一个是讲的出生缺陷,第二个讲的肿瘤,第三个我想讲讲心血管,而且讲的题目有点吓人——“心血管病的几种死法”。
第一个是血管堵死了,栓塞了;第二个是脑血管出血了,或者是栓塞了;第三个是心跳停止了。就是这几种死法。因为糖尿病是6秒钟死一个人,心脑血管10秒钟死一个人。
你看,这是我的血,13年前,红细胞离下来,血清那个地方,大家血清离下来是淡黄色的,清澈的,像茶叶一样。浓一点,就有点浑浊而已。我是白颜色的,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当时就让我住院治疗的,好在我是做心血管研究的,我认为血管动脉硬化的斑块是可以消退的。这是我自己的一篇论文,20多年前我就觉得我得自己治疗自己,不能听他们,不能去住院。
当然我这个方案是后来的,当时也搞不清楚,那个北京大夫就问我你是不是不控制饮食啊?我说是。确实不控制饮食,但是我那时候体重才68、70公斤,是标准的。他说那不行,你得控制饮食,后来我一口气三个月把自己饿到了60公斤,比现在厉伟还瘦(笑)。60公斤的话,一抽血脂还是这样,我就觉得不对,它不是一个饮食问题。后来我就说我要检测,怎么检测我自己?我的基因怎么样,我的血管怎么样,我的代谢水平怎么样,我的动态观察怎么样。好,这13年的监控,改变,我现在身体很好。
第一个,我的基因怎么样?我是一个糖脂及代谢综合症相关基因,有个致病性突变,所以它导致高血脂症。正因为我带有缺陷的基因,换句话说我就是一个出生缺陷病人,看起来比较正常而已。心脑血管,我也有个易栓症。老年痴呆,有个杂合病变,它导致老年痴呆的几率有多少不知道,但是肯定比不带这个基因的要高的多。如果是E4的纯合质,就父亲给的基因、母亲给的基因是一样的,你如果带有这个的话,老年痴呆是必然的,就是65岁以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92%。里根是这样的,撒切尔也是这样的,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高锟也是这样的。大家看看这个数字,我身上带有遗传病的基因是8个,我们现在做了多中国人,平均的带病基因是30个。所以现在看来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疾病的基因,我们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出生缺陷。但是这个是可以编辑、可以改变的,我的基因就这个样子。
另外就是我的心脏,这是正常心电传播过程和心脏收缩的模式图,现在所有的猝死基本上都属于突然停电,然后心脏停跳,然后导致猝死。所有的这些猝死都跟这来个生物链传播的猝死基因是相关。医院、医院做的猝死基因和心率时长率,检测的符合率大概是百分之九十几,这是相当高的。我一看,没有猝死基因,我就可以到处折腾了。
然后更关心的是我的血管怎么样,基因怎么样?还可以,有一点毛病,那我是一个高脂血症的,那我就吃降脂药。高血压那个基因没找到,那就没找到呗。但是我看我的血管怎么样?我的血管,颈动脉和冠脉上有小的斑块,所以我给自己评分,就是4+;我的脑血管,5分,没有毛病。所以总体来说整个血管还是处于一个良好的安全状态,就不会有出血和梗死,至少目前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我代谢如何?这是我十几年的胆固醇、甘油三酯、LDL、HDL一系列观察,我就拿出几个图出来(见PPT),有高有低,后来到了深圳以后就全部控制住了。
饮食调节,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来调整我肠道微生物,来调整各种微生物的缺失,来保证身体健康。
这是我们华大王俊院长做的一个对世界上的重要贡献,就是认为我们身上在肠道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基因组,这个基因组是决定了你的代谢和很多疾病相关性的,你自己细胞里面的基因和你肠道、和你身体里面带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决定你健康状态。这是一个同卵双生(见PPT),意味她俩的基因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胖瘦差异很大)。这两只是纯系的老鼠,意味着它的基因也是99.9%,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胖瘦差异很大)?就是跟它肠道微生物有关系。怎么证明它?就是把她的肠道微生物洗下来灌到她身上去,她们俩两个星期,她(瘦的那个)会胖起来,她(胖的那个)会瘦下来。这两只老鼠(体型)两三个星期就完全可以调一个个。所以王俊凭着这个是年影响世界十大人物,年还是年的《福布斯》40岁以下的40个财富人物,在科技界、在产业界同时被选为世界级的人物中国只有华大基因的院长王俊一个人。他在中国不以自己名义报奖而得到的奖只有一个奖没拿到,就是三八红旗手。(众笑)
然后我的肠道微生物,除了能让这些偏高的以外,其他的都在一个正常状态。你看肥胖这里、糖尿病这里,都处于一个中等偏好的状态,所以我就很放心了。这样的话,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冠心病的帽子,我也不需要住院了,血压也控制住了,头痛也控制住了,血脂是要吃药,也就控制住了。所以我可以登山,我可以高山宿觉,我可以风帆,我可以在南极游泳,南极、北极我都去游过,在零度左右水里面游。所以我现在发起一个新的运动爱好,就不能老是跟着人家鬼子跑,什么马拉松、铁人三项。我搞“十项成绩”,我们一起再登一次珠峰,主要是摄影,不是老是傻乎乎地爬山嘛,对不对;第二个,能不能从琼州海峡飘过去,我上次飘了三分之一,台风来了,后来被汽艇救回来了,要不然我见不到你们了。能不能把全球冬奥会的场馆雪都滑一遍,假装自己在那儿开冬奥会;能不能潜水、攀冰、攀岩,铁人三项来一次,跟厉伟学,来一次;健身房我能不能去当教练去,给老年人去当教练可以混点茶水钱;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从广东骑到新疆去转一圈。我现在能做到能量平衡、营养均衡、心情舒畅,我实时监控。
我讲了三大疾病,那最后一个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老化基因。当官不容易,当好官更不容易,一辈子当好官更不容易。看看,他们(克林顿、奥巴马)八年以后都是拿生命在这里拼搏。
所以我回到这里,这三关过好了以后,大家都想精彩,怎么精彩法?我们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精彩人生,能不能活到岁,能不能活到岁,能不能逆转衰老?告诉大家,我现在还没那个能耐。但是我们可以共同研究,我们可以共同探讨,我们共享成果、共图大业,这是十几万亿的一个产业,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所以我今天到这儿来就是呼吁大家,永远地投身于健康、抗衰老这样的新兴产业里面去,完全以科技作为指导,这叫精准的医学。
那么在农业上,我们简单地看这四大农业/四个主粮(见PPT)。一看这个就是中国的特点,这是我们的做的,这个也是华大做的,这个也是华大做的,三个全世界主粮是我们为主完成的。玉米,这个是我们跟美国人各做了一半,他做了完整基因组,我们做了多胺性这一块,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土豆基因组,做这个以前我们几个聊天,能不能把土豆推成中国新的主粮?前后六年多七年时间,这个梦想也成真了。
我们的育种,用这个聚合的方式,像玩魔方的方法,把好的基因通过杂交的模式,最后都组合到一株上面去,产量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见PPT),这是当年毛主席、邓小平关心谷子的产量,比尔·盖茨关心谷子的产量,现在我们能做到比原来产量高了很多,现在产量翻了2-3倍,这是我们杨焕明院士。
把深圳的植物可以做到沙特去,信不信?这是美国科学院士,年最年轻的科学院士叫朱健康,现在跟我们做这个项目。在任何干旱的条件下植物可以10天、20天不死,动员所有抗干旱的植物体内力量来实现这个。具体怎么做我就不细说了。
我们农业、我们健康产业引起了比尔·盖茨高度重视,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一次一次跟我们聊天谈合作,这一次是最长的一次,在我们实验室待了5个半小时,吃了我两块披萨、3罐可口可乐,我们心疼了好半天(笑)。他说不吃饭,一会又要披萨,说不吃饭,一会又要披萨。这一口气签了16项合作项目,现在15项基本完成,我们希望共同在非洲建一个大型的农业中心,再建一个大型的健康中心。
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地前进。我们跟全球的生物样本库有巨大的合作,特别是挪威,北欧的,在北纬78度这个地方,叫“世界末日库”,大家看看这个库,在山洞里面打了这么一个玩意儿,放进去。这是刘应力同志在我们华大参观学习,现在许勤又给了我们1.6个亿,在大棚那边也打一个山洞,比这还要大,利用我们的冷能也要做一个种子库。
然后我们的大数据,待会我讲讲我们新的经济产生的大数据。这是世界上的三大库,欧洲生物信息库(EMBL-EBI),这是美国的NCBI,这是日本的DDBJ,现在中国的国家库,我们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但是我们总共的国家支撑,加上深圳市、财政部、省里面,还有我们自己,第一期才7.8亿,还不到人家一年的一半的支撑。财政部的同志来了以后,决定要继续加大支持,说这样的东西一定不光是世界第四个库,现在数据库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所以这是国家的战略,这是公益事业。
我们在农业这一块,这是世界粮农组织的三把手(见PPT),可能会接任总干事长,这是世界粮农组织信息中心主任,他说“华大基因科学和技术会影响全球农业政策的制定。”那我们怎么做呢?怎么影响呢?第一,我们要做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动植物多样性的信息系统中心。主要点建在深圳,再建一个点是建在FIO(世界粮农组织)的总部,在罗马,建一个点,这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知识产权的共享问题,就全球的农业这一块。第二,全球的动植物病虫害、食品安全、防治疾病安全,也是希望我们在几大洲建立起世界粮农组织下面由我们运行的预防中心。第三,他们提议年把世界粮农遗传会放到深圳开,来确定我们在全球的粮食安全、粮食生产上的核心地位。
特别有意思的,我前两天看到这张照片,他们两个人是“一路一带”的主要负责人(见PPT),汪洋同志两次去华大基因,张高丽同志也去过华大基因,所以他们对我们有充分的了解,怎么样把双螺旋DNA的研究放到全球去,商务部现在正在组织讨论这个事情。
这是深圳生物谷,就是坝光最后一块土地,我们能不能存上1亿份样本,10的18次方的计算,10的18次方的数据存储,形成精准医学中心。中国现在最大的计算机“天河二号”,是11万万亿次,或者是11亿亿次,10的17次方。看来我们在明后年就要建立一个比“天河二号”还要大的计算机,才能够完成这个数据运算。
我们当年在“鸟巢”附近,在中国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园。后来我们搬到了大梅沙,大梅沙雕了一堆“鸟人”,我们觉得我们怎么那么像“鸟人”,就做点“鸟事”,就做着好玩,把全球科学家联合起来做了鸟的基因组研究。去年12月21日,我们28篇文章同时上线,8篇放在《Science》上面。这样的产出,15年前一篇Nature、Science,一篇这样的文章肯定是换1个院士。那么最近两三年3、4篇肯定可以换一个院士。我算了一下,我们这8篇《Science》,应该换2个院士。然后加上七七八八的28篇其他文章,怎么样换两三个院士,这是很容易的事情。怎么好玩?什么有经济价值?什么有观赏价值?我们就把什么都给做了,希望能引领世界发展。
全球在农业上有重要的种农作物,华大已经完成了种。你算一下,超过70%。更重要的,大家看一下这个。我刚才讲了小米,我们对小米测了份,根据它的地理、土壤、天气状态进行一系列分析,我们用人工自然方法和大天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92.8%的符合率。换句话说,再过一两年育种下地,计算机算好就行了,然后照着计算机这个程序,就一定会获得丰收,一定选育出新的品种。所以这是一个崭新的育种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那么同样用这样的方法放到医疗实践上去,那不靠谱的医生也就变成靠谱,所有的诊断就会变成了上网搜索比对,每一个人都能自己做,拿自己可穿戴的观察数据、临床检测数据和基因检测数据,打一个包往网上一传,数据库一搜,你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你是一个什么样子。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大数据。这个大数据是什么?是一个完整的生老病死的一个全景图wholepicture)。
今天我们的医疗,我要特殊讲一下这个。今天我们医疗都是这么倒着来的。我不舒服了,我看看是消化系统还是呼吸道的,是咳嗽还是拉稀,如果他怀疑我有这样那样的话,我就照个片子吧,我就做个化验吧,甚至做个病理切片,再不行做点生化,再做几个基因检测,就做不过来了。刚才我说的,那几个重大的疾病都是基因造成的。肿瘤、出生缺陷都是基因病,那这个DNA,每一个细胞的DNA就是10的9次方,我们身上有10的14次方的细胞,加起来就10的23次方,最大的计算机10的17次方,还不能处理这样的事情。我们RNA也是10的9次方,我们蛋白质是20种氨基酸组成的19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你受的了吗?小分子,元素周期表中间的85个在我们身体上能发现。所以这边这一块完全都属于大数据的概念,医院不同的地方。我自己刚才介绍了,我学过西医,我也学过中医,我就觉得有太多的东西他不知道,他没有大数据这一块,他做不了。不光是指病人多的那个大数据,那个没用,你要精准的大数据。再加上从受精卵开始,到一个胎儿、到一个青年人、到一个老年人,这个时间轴的变化,外环境、内环境,太复杂,做不了。所以我们提出来要用测序的方式来研究基因,用质谱的方式来研究蛋白质、小分子,影像的方法来对我们组织器官进行评估,用可穿戴的对我们每天的活动进行记录,然后再回到大数据,这个是我们国家的优势,这是对生命本源的认识,这是跨组学的全贯穿。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必须回到这里,必须要实现数字化的人生,要不然你做不到。把细胞要存起来,青春和生命就可以永存了,你今天存的细胞就比明年存要年轻一天。
这是1月30日,十天前奥巴马一个讲话片段,大家看到这个没有,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吗?这是DNA双螺旋。奥巴马就敢于给前沿科技站台,他不光是站在包子铺说事,你要是在前沿科技说事。他说什么?我想让消灭小儿麻痹症和为人类基因制图的国家引领医药新时代,在正确的思路提供正确的治疗。换句话说,奥巴马把过去三百年美国医药的发展凝聚为两项成果:第一个是疫苗,防止小儿麻痹症;第二个是人类基因组制图。他把未来放在什么?肿瘤和糖尿病。治疗谁?我和我们的家人更加健康。这句话,就是他相信这一切能够给人们带来福祉,所以他为它站台。我在任何地方讲课、讲演,我的举例就是我,因为我相信,因为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我们华大员工也能做到,我们在座的各位,相信我们也能做到。所以你要是不相信,你就去读马太福音21章,耶稣复活的时候,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然后在同一天,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发了这篇文章,叫做“ANewInitiativeonPrecisionMedicine”,精准医疗。这两个人,这两个人是什么人?现任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年来北京,来深圳,6年还去了一趟华大(北京)。三次,这是老朋友,这是美国医学界的一把手。这个Varmus,前任美国国立卫生院院长,原来是他老板,现在塌下去了,是美国癌症研究所的所长,年又来了一次。我上次使坏,把FrancisS.Collins吓了一次,我带他从大梅沙出海,绕了一圈,绕到航空母舰来,晚上9点钟,探照灯突然亮灯照在那上面的破烂飞机和大炮,把他吓了一跳,他说你们这里有航空母舰?我告诉他是盐田的公园。把他吓了一跳。他们这两个人就是影响奥巴马的两个人,同时也影响了克林顿政府。他们想的事情,我们想的事情,一模一样。多少年的老朋友,我们有三根骨头两根筋,他数得清清楚楚,他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