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RET基因
RET基因全称RETproto-oncogene,位于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编码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正常的神经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甲状腺C细胞、肾上腺髓细胞、泌尿生殖道细胞、睾丸生殖细胞均有表达。RET蛋白活化后会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包含RAS、MAPK、ERK、PI3K、AKT等),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RET基因的激活突变主要与四种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存在RET基因与其他基因多种重排;2、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家族遗传甲状腺髓样癌等存在7个位点点突变;3、先天巨结肠疾病与RET基因缺失相关;4、肺癌RET基因融合。
RET基因融合在NSCLC的频率约为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率约为10%-20%。RET基因融合包含KIF5B、TRIM33、CCDC6和NCOA4,融合后会导致RET基因的激活。但对于年轻、非吸烟患者来说,概率可以提升到7%-17%。其中KIF5B是最主要的融合基因,占肺腺癌患者1-2%有7种突变形式。
二、RET-TKI/MKI
01
Selpercatinib和LIBRETTO-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入靶向治疗,Selpercatinib是一款新型高选择性小分子RET抑制剂。既往研究发现,其对RET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阻断作用。此外,临床前研究显示,Selpercatinib具有良好的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LIBRETTO-研究旨在探索Selpercatinib用于RET融合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共纳入例经治的携带RET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9例患者入组I期剂量爬坡,56例患者入组II期队列扩展。研究显示对于经治患者,IRC评估ORR为64%,其中2%的患者评估为CR,且无论患者既往治疗线数,以及是否接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均可从Selpercatinib的治疗中获益。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5%),包括口干、腹泻、高血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疲劳和便秘。此外,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是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肺炎。
基于LIBRETTO-研究,FDA授予Selpercatinib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以及治疗RET融合阳性和RET突变的甲状腺癌。
02
普拉替尼和ARROW研究
除Selpercatinib外,还有普拉替尼——国内首个RET抑制剂纳入优先审评。ARROW研究旨在评估普拉替尼在RET融合阳性的NSCLC、甲状腺癌以及其它携带RET变异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全球临床研究。
在先前接受过铂化疗的87位患者中,普拉替尼的总缓解率(ORR)为57%(95%CI:46%,68%),完全缓解率(CR)为5.7%。此外,在27名未接受过铂化疗的患者中,ORR为70%(95%CI:50%,86%),CR率为11%。既往含铂治疗患者的ORR也可达到61%。DCR为93%,ORR高达65%,由此可见,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含铂化疗患者均能对普拉替尼有良好应答。
基于ARROW研究,美国FDA于年9月4日批准Pralsetinib用于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同期,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普拉替尼胶囊(PralsetinibCapsules,简称“普拉替尼”)作为国家1.1类新药的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经含铂化疗的RET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不同于TKI作用机制,多激酶抑制剂可以阻断多种帮助癌细胞生长的酶的作用,从而杀死癌细胞。RET-MKI主要有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两种多激酶抑制剂。
03
卡博替尼和II期研究
前瞻性Ⅱ期研究显示,26名携带RET融合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接受卡博替尼治疗,其中RET重排NSCLC患者ORR28%,DCR接近%。mPFS为5.5个月,mOS为9.9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96.2%,最常见3级治疗相关AE是无症状脂肪酶升高(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血小板减少(8%)和低磷血症(8%)。73%患者因3级治疗相关AE需药物减量。
04
凡德他尼和LURET研究
Ⅱ期LURET研究中,19名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接受凡德他尼,主要研究终点是独立评估的ORR。研究达到主要终点,17名可评估患者中,ORR为53%,中位DOR为5.6个月,中位PFS4.7个月。12个月OS率47%,中位OS11.1个月。16名明确融合类型的患者中,10名为KIF5B-RET,6名为CCDC6-RET,ORR分别是20%和83%,中位PFS分别是2.9个月和8.3个月。12个月OS率分别是42%和67%。最常见3~4级AE为高血压(58%)、腹泻(11%)、皮疹(16%)、皮肤干燥(5%)和QT间期延长(11%)。21%因AE停药,84%需要治疗中断。严重AE发生率为11%。
由于MKI抗RET活性较弱,药代动力学特点不佳,对于RETVM和RETVL守门基因无效,容易发生耐药,且对血脑屏障穿透力弱,对于脑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差。此外,由于对非RET激酶和非激酶靶点的抑制而产生脱靶效应,导致AE发生率高,药物相关毒性限制了其长期应用,药物减量率为23%~79%,停药率为6%~21%,很难达到最佳RET抑制的血浆浓度。
随着对RET罕见新靶点的发现、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RET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改善。年可以称之为RET融合阳性NSCLC的治疗元年,特异性RET抑制剂显现出高度选择性和强劲的临床活性,将为陷入困境中的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带来新生希望和巨大获益。
05
耐药机制
RET溶剂前沿突变是RET抑制剂公认的一种常见机制,甚至发生频率相对而言。和所有靶向药物一样,RET-TKI不可避免出现耐药现象。去年9月《肿瘤学年鉴》发表了一篇揭示RET融合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果。研究选入18例接受了RET选择性抑制剂治疗的RET融合阳性患者,共分析了23份治疗后的活检组织和(或)血浆,包括10例接受selpercatinib治疗;7例接受普拉替尼治疗;1例接受普拉替尼+selpercatinib联合治疗。16例耐药标本,在2例患者(10%)中发现获得性RET突变,这两例均影响激酶溶剂前沿的RETGR/S/C,进而导致耐药。3例耐药病例(15%)获得MET扩增,但无RET耐药突变;1例获得KRAS扩增。NGS未发现其他典型的驱动基因改变。无一例发生鳞状细胞或小细胞癌转化。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耐药机制不再继续依赖RET通路。
06
真实世界数据
为了解RET-TKI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新加坡的学者分析了RET重排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预后,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JTO杂志。该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4例携带RET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5%的患者出现了与EGFR的共突变,3例基于NGS检测发现共突变的患者,EGFR均为非经典突变,6例携带RET重排且与EGFR共突变的患者,4例对EGFR-TKI的治疗产生反应。全组患者中位TMB为5.4个Mutations/Mb,TMB高于10的患者仅出现两例,13%的患者PD-L1表达为0%,48%的患者PD-L1表达为1%~49%,39%的患者PD-L1表达为≥50%。
结果显示接受以铂类药物和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后,患者的ORR和PFS分别为54%和7.7个月。免疫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的中位PFS和ORR分别为3.7个月和29%。多靶点RET-TKI治疗后的PFS和ORR分别为3.3个月和15%,选择性RET-TKI治疗后的PFS和ORR分别为13.0个月和58%。仅有1例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后出现客观反应,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37.7个月。
是否接受RET-TKI治疗的患者在脑转移方面无差异,分别为29%和35%(P=0.62)。接受选择性RET-TKI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49.3个月,显著优于未接受治疗的1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16)。
得出结论为,在携带RET融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选择性RET-TKI与患者较好的预后有关,尤其是融合伴侣为CCDC6的患者。
参考文献:
[1]DrilonA,OxnardGR,TanDSW,etal.EfficacyofSelpercatinibinRETFusion-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9):-.doi:10.6/NEJMoa
[2]GainorJF,etal.ASCO.Poster.
[3]DrilonAetal.CabozantinibinpatientswithadvancedRET-rearrangednon-small-celllungcancer:anopen-label,single-centre,phase2,single-armtrial.LancetOncol.Dec;17(12):-.
[4]RETState-of-the-ArtStrategiesforTargeting-DependentCancers.DOI:10./JCO.19.
撰文
旺仔小馒头
审稿
xk张波
相关链接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EGFR突变之精准狙击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ALK抑制剂“四世同堂”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MET抑制剂闪亮登场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ROS1抑制剂雄起!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