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新课学习视频)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重点讲解视频)
基因突变(知识点细讲)
PPT分享
知识要点梳理
一、变异
1.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变化
3.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二、基因突变
1.定义: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2.原因:①内因:DNA复制出错、碱基发生变化等②外因:物理因素:χ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时期:更容易发生在分裂的间期,因为这时DNA的两条链解螺旋,稳定性较低。也可以发生在其他时期,只是较困难。
4.类型:显性突变:a→A;隐性突变:A→a。
5.实质: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6.结果:产生它的等位基因,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比如隐性突变,比如密码的简并性等
7.对蛋白质的影响:碱基对替换影响较小,而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大(但不绝对,有时碱基对替换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而碱基对按照3的倍数增添或缺失,只影响临近的几个氨基酸,其他区域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变)
8.对后代的影响: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以遗传,而发生在体细胞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植物的体细胞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9.特点:
(1)普遍性:自然界普遍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病毒也会发生)
(2)随机性:发生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不同细胞,不同DNA等等
(3)不定向性:朝着不同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比如A→a,但是A不能图突变成B)
(4)少利多害性:生物往往已经与当前环境保持高度协调,一旦突变,这种局面将被打破,故而往往有害。
(5)低频性
10.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1.应用:诱变育种
三、基因重组
1.定义: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因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2)因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3.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意义: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产生新的基因型,表现为不同的表现型,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