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策
01浙江推行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应对"过度医疗"难题
浙江省人社厅、医改办等:为更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医改办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规定,从今年起,浙江省全面推行以按病种(病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有条件的设区市开展按病种(病组)结合点数法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鼓励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
02
海南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简化就医环节
海南省卫计委:海南省卫计委日前制定并印发了《海南省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海南省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
根据方案,全省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下级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检查结果,在疾病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间范围内的,能提供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相应影像资料的检查项目,原则上应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互认项目包括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主要选取结果相对稳定、费用较高的项目。
海南省卫计委表示,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可对医学检查互认项目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到年底前,基本覆盖已开展的检查项目。
新技术
01接受有怀孕史的女性血液后
男性死亡风险增加了……
生物探索:近日,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输血者接受有怀孕史的女性血液,死亡风险增加。
在这项新研究中,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年至年间在荷兰接受59,次输血的31,名患者的信息。献血者有三种类型:男性、从未怀孕的女性和怀过孕的女性。他们分别占了献血总人数的88%、6%和6%。患者死亡率为13%,共计人。统计发现,死亡患者中占比最大的是那些接受有怀孕史的女性血液的男性。
研究人员表示:“在接受过红细胞输血的患者中,与男性献血者相比,接受怀过孕的女性供者的血液与男性接受者的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而女性接受者却没有受到影响。此外,从未怀孕的女性献血者的血液与男性或女性接受者死亡率的增加无关。”
02
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发现了听力损伤
的关键基因
生物谷:最近,来自Harwell医学研究委员会(MRCHarwell)的科学家在对超过个小鼠基因进行试验后,发现了52个之前未被鉴定的对听力至关重要的基因。通过国际小鼠表型联盟(IMPC)领导了这一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将为人类听力损失的原因提供见解。
这项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测试了种不同基因"敲除"小鼠的听力损失表现。每种"敲除"小鼠的基因组里有一个基因失活,这将帮助研究者发现这一基因的功能。IMPC旨在为小鼠基因组中的每个基因产生"敲除"小鼠。
03
从咖啡因“提神”
说到睡眠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生物谷:最近,来自Scripps研究所佛罗里达分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睡眠与饥饿之间的关系,以及将两者串联起来进行研究的优越性。相关文章为研究者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果蝇的行为的有效方法。
虽然许多人每天都享受于使用咖啡因提神,但科学家们则发现咖啡因对果蝇的负面作用。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产生咖啡因分子适用于抵抗类似于果蝇的生物的捕食。
不管咖啡因引发果蝇产生不适反应的机制是什么,但咖啡因本身确实能够对它们的睡眠质量产生负面的效应,类似于对人体产生"提神"的效果。
04
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自体皮肤治疗在辽宁获得成功
中国生物技术网:中国医院18日发布消息称,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自体皮肤治疗大面积撕脱获得成功。
医院手足踝显微外科病房主任田立杰教授18日介绍,一位女性患者在1个多月前因车祸碾压造成左下腹及大腿损伤,导致皮肤大面积撕脱。
医疗机构以往面对此类患者,一般会采取取皮植皮或原位缝合。取皮回植成活率约60%,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原位缝合会在数日后因皮瓣缺血导致此处皮肤大部分坏死,造成皮肤浪费。
在国际上,有医生曾采取最低至-80℃的冰箱保存皮肤用于植皮,但保存液或设备昂贵,且保存时间短,过程复杂。
田立杰表示,在-℃液氮中保存皮肤已应用了几十年,技术成熟,但此前都是应用在异体皮上,理论上可以通过完善技术尝试自体皮肤保存。他为此带领科研小组查找了大量文献,准备了相关器械和药品,创造性地将患者自体皮肤保存在液氮中,以最大限度保证细胞活性。
05
日本北海道大学成功对大豆
进行基因编辑
中国生物技术网:由日本北海道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日本国内首席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改变了大豆的性质。利用编辑基因将使大豆颗粒变大。
此前日本国内尚未出现成功案例,以这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加快相关领域的研究进程。这是北海道大学与横滨市立大学、农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创造出的成果。
据悉,大豆的基因编辑在世界上也仅有几例成功案例。
大豆的基因编辑是一种在大豆的基因序列中加入类似“剪刀”的编辑基因,来改变大豆性质的技术。实验中将大豆在子实体阶段进行编辑基因插入,得到了更大的大豆颗粒。但是大豆的大小参差不齐。但将收获的大豆种子再次培植,就能够得到数十株性质较稳定的大豆。
此次实验仅改变了与植物大小相关的基因。但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讲师山田哲也认为:“今后对大豆中的致敏物质的改良也许能够实现。”
06
科研人员发现人参皂苷的人类靶点为人参防癌抗癌作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新华社: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英花教授课题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对人源肝癌细胞cDNA文库进行系统筛选,获得47种人参皂苷Rh2的作用靶点,这将为人参防癌抗癌作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金英花说,这项研究旨在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证明人参的功效。研究成果阐明了人参皂苷Rh2(20S—G—Rh2)通过靶向结合等方式抑制肿瘤生长和解除肿瘤耐药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自然》旗下子刊《科学报告》。
07
科学家鉴别出会诱发伤口
愈合不良的细菌
生物谷:最近,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细菌,正常情况下这种细菌存在于皮肤表面,在某些情况下其会诱发伤口愈合不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上。
研究者表示,铜绿假单胞菌和其突变体常常和机体伤口愈合减缓直接相关;促进机体识别这种细菌的受体一旦被损伤就会导致皮肤表面菌群平衡的改变,这种菌群平衡的改变常常会对机体伤口愈合的能力产生巨大影响。此前研究人员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和伤口感染直接相关,而且诸如这样的感染常常是皮肤伤口的主要并发症,并不容易愈合,至少十分之一的人群都会出现这种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08
科学家或找到白血病全新疗法!
奇点网:近日,来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学干细胞与癌症研究所MickieBhatia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后面简称骨髓,虽然人体内也有富含脂肪细胞的黄骨髓,但是这里面的脂肪细胞不乐意帮红骨髓)中的脂肪细胞是人类骨髓中健康血细胞发育成熟所必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引发的机体造血功能障碍,就是通过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生成实现的。
同时,Bhatia教授还筛选除了一种促进骨髓脂肪细胞生成的药物,可以显著增加白血病小鼠骨髓中脂肪细胞的数量,使其骨髓造血功能增强40%,同时还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09
科学家发现血管“主基因”ERG新功能
——可防止肝纤维化
测序中国:近日,伦敦帝国学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