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个人在朋友圈转发分享
如需平台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癌症发现》近日刊发一项最新研究发现:LKB1基因与下游两种激酶SIK1和SIK3密切相关,是抑制肿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这两种激酶除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外,还对肺癌的炎症反应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基于这些研究,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方法。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85%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s),这类恶性肺癌通常存在一种名为LKB1的突变基因。
近日《癌症发现》刊发一项最新研究发现:LKB1基因与下游两种激酶SIK1和SIK3密切相关,是导致癌症发展的原因;这两种激酶除抑制细胞生长外,还抑制炎症,进而阻止肿瘤生长。
历经10多年的研究,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终于发现了LKB1基因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灭活,最终发现LBK1与下游两种激酶在抑制肿瘤形成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一发现有望为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精准治疗方法。
预防肺癌发展的直接靶点索尔克研究所主任鲁本·肖教授指出:该研究首次发现了LKB1可作为预防肺癌的直接靶点。并且,他们还意外发现了炎症在这类肿瘤的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这些研究,研究人员有望开发出针对这部分肺癌的新疗法。
正常情况下,LKB1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有预防癌症形成的积极作用。LKB1基因的工作原理就像接力队的队长一样,把细胞信号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下游激酶,然后通过连锁反应把信号传递给其他酶。
在一个由14种不同激酶成员组成的团队里,LKB1充当队长的角色。
确定抑癌功能的激酶自从LKB1首次被确定为肺癌的主要变异基因以来,在过去的15多年里,人们一直很困惑:到底哪一种激酶具体承载LKB1的抑癌功能?
年,肖教授的实验室迈出了解答谜题的第一步,他们的研究显示:在这14种激酶成员中有2种激酶(已知控制新陈代谢和生长的主要酶)阻断肺癌的作用并不明显。
剩下的12种激酶成为潜在的关键分子,但科学界几乎对它们一无所知。
论文第一作者、索尔克研究所巴勃罗?霍尔斯坦博士认为:这就像一个癌症侦探案件。这12种激酶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是LKB1抑制肿瘤作用的关键分子,但无法确定是哪一个。
为了解答这个谜题,研究小组使用CRISPR技术结合基因分析来灭活每一个可疑的激酶:先逐个灭活,然后组合灭活。
研究人员观察了在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中,这种灭活操作对肿瘤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肺癌图像显示正常肺(淡紫色)和肿瘤(深紫色)。SIK1和SIK3失活导致肿瘤生长和炎症,首次揭示了SIK激酶介导LKB1在预防肺癌中的关键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激酶:一种名为SIK1的激酶在阻止肿瘤形成方面效果最强。SIK1失活后,肿瘤生长加速;当一种相关的激酶SIK3也失活时,肿瘤生长得更快。
研究人员发现在14个激酶中,SIK1和SIK3是影响肿瘤生长最关键的激酶。
炎症反应增加以往研究提示,LKB1也在抑制细胞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该研究中也发现了SIK1和SIK3对肺癌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当LKB1或SIK1和SIK3发生突变时,炎症反应增加,进而促进了肿瘤生长。
索尔克马克·蒙特米尼教授最近与肖教授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确定了SIK1和SIK3“传递接力棒”的代谢开关,揭示了LKB1启动接力赛的三个步骤。
曲折和艰辛自年以来,肖教授就一直从事该项目的研究,最终发现在肺癌形成过程中,炎症是一种非常明确的驱动因素,他为此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惊讶。
他同时感叹:这一研究成果凸显了科学研究的本质,揭示了解决困难、复杂的问题的曲折和艰辛,很多时候需要花费10多年甚至更久才能找到答案。
研究人员计划深入研究这些激酶驱动炎症机制,极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中的作用。
最近热点内容:
新技术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治疗方案
新标准:大型手术不是75岁以上老人最佳治疗方案
前列腺癌激素剥夺疗法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科学》刊文最新研究成果:胰腺癌免疫治疗新方法
全球合作开发AI工具旨在提高鉴别胰腺癌变准确率
胰腺癌/胰腺囊肿国际远程会诊二次建议咨询
患者乳腺联合妇科手术的效果和获益不佳
Global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