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鸽子“基因”与“遗传”问题思考
作者:周真龙
作为养鸽人而言,“鸽子要好基因遗传少不了”,这几乎可以说是成了众口一词的口头禅。往往许多时候许多场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都是一句带过,但仔细琢磨“基因”和“遗传”是乎又不是一回事,而且的确有着不同的本质区别。首先,从生物进化工程现象上看,一系鸽子深受鸽友欢迎,除较为统一的外表外,它们的生存习惯,生活环境繁育规律,飞翔性能,抗病能力也都大致相同,这是内在规律,基因遗传所决定的。这种内在生命动力不仅强大,而且接续活动十分复杂,往往是一个恒久和深刻的过程,欲产生突变必须有若干次的生命再造和强化因素干预,注入新的基因元素,否则不可能在后代中有复制的功能,突变提升新的功能,特别是优秀基因的获得常常必须经过大量同一个“偏向性”的数的积累,才能有遗传诱导性。因此,一羽冠军鸽要想再复制,就必须进行回血复配。这是进化论中“偏爱原则”决定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出赛和育种常常是分别进行的两个独立系统,一羽鸽子获得超级发挥后,往往也会移入种鸽棚进行重新作育复制的过程,而且需要具备的条件更多,时间往往会花上二年、三年,有的名鸽还会被“座牢一生”。因为高位夺冠的鸽子往往都是内在优良基因强势,而遗传也十分超越,其竞翔能力得到超级发挥,以此同时往往体质也到了极限,如果立即投入配对育种,主要一个致命的短板就是体质不好,内在活力不足,影响基因信息的提取和传递。其次,从鸽子基因遗传关系本质上看,任何鸽子都有繁殖后代的基因,但遗传就不是所有优秀的基因,一经配对就顺利遗传给后代,这时往往需要外力的干预,如鸽主的选择、组合、数计等。在此,生物进化学说权威指出“弄不好力x+y的双线组合,恰恰是把劣质基因大量遗传给后代”。换句话说,当鸽友们普遍认识好鸽子的基因遗传尤其重要后,认定冠军是“一滴血”在超级发挥作用,那么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十分容易地把握优秀基因遗传到位的鸽子呢?对此我们不妨引用一些著名大师的评鉴看看。詹森兄弟:“我们一定看不到基因,看得见成绩。”电脑戈马力:“只会向成绩引进自己需要的鸽子。”德拉帕:“摇头晃脑的拍照以及评头论足,不如一次超级发挥来得真实!”王成健:“一直对鸽王感兴趣!”凌风鸽舍苏传阳:“认识鸽子不会一眼看透宝器在哪儿,反复参赛的鸽王会反复教给人反复地与好鸽结缘!”总之,成绩是人们对好鸽子的唯一正确评价,鸽王是优秀基因的叠加。所以,在各种拍卖会上,真正的鸽王不仅价格居高不下,也一直是鸽友们争相求购的拍标,其在作育中的效果不言而喻。事实上大师们也一直不惜重金在朝引进鸽王作种方向努力。凡鸽子都有基因遗传作为生物进化繁殖的基本规律。另一个要阐明的关键问题是冠军鸽要怎样把握优秀基因遗传?通常的做法就是“挂血配”和“同系远亲近靠”,实践证明,鸽子作为公母配对,都由两组以上基础基因组成,但其公母的基因在遗传纷繁育作中不是平均分配的,多数都偏向遗传,或反向遗传,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还有人提出保姆鸽也左右后代鸽。一对后代鸽子不是父母基因各占一半。有的很像父,有的很像母。因此,才会有人经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飞得很好,做种也行。另一个只留种,不放飞,有时冠军的后代甚至还不如一羽“菜鸟”!通过大师们实证和数的分析,所有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分工秘密,有的发挥着主因作用,有的则是起辅助作用,更有的只是诱因罢了。比如许多人认定的,公子偏重负责体现智商的遗传,母子偏重的则是生命形体的完成,花母配其它羽色,始终都会出花的,花公配对其它羽色就不一定。而有毛脚的雄鸽配对,一时半间不出毛脚,但雌鸽毛脚则很快看到后代鸽中的毛脚遗传。一羽冠军鸽的产生,其父母之上一定有一羽冠军基因,而非冠军配冠军所得。有一羽种鸽明明是很普通的,但后代中冠军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这就是种鸽遗传中“诱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匹配作用。如同神医在开方时,往往有“君、臣、佐、使”,一个完整的治疗感冒头痛的方济,银花、防风是君是臣,不论是济量或是煎煮都要重点保证,但又不离甘草,而甘草往往都被用作“诱因”发挥调和作用,少了微不足道的甘草,小小的而极少的甘草被历代医家称作“国老”,体量小而作用不小。配对如配方,没了它完整的药效就上不来。冠军鸽的作育也是如此。难怪许多人在配对上不会用冠军配冠军(除非是有血缘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证一路主力基因发挥作用。事实上“冠配冠”不等于冠。这就是高手不只是有钱,更要有本领。鸽友熟悉的胡本配电脑,关键还是在于“保留”幕利门主血,因此不仅成绩喜人,而且后代鸽中花条、白眉、白尾的常有出现。用一句话来说,鸽子的基因遗传,就好比五谷杂粮和饭肴的关系,粮食是做成饭肴的基础,但能否成为色香味美的饭肴还要经过许多后续工作。任何种系都有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能在配对中得到真实遗传,尤其是优良基因。因此在面对鸽子时更重要的捕捉遗传而不是基因。成功的大师们非常注重血统和眼睛的评价,如果说找到优秀基因的抓手是成绩的话,那么把握眼睛就是正确评判遗传的“牛鼻子”。遗传到不到位,眼睛最能找到依据。鸽眼的复制特别艰难,它哪里是外砂、内圈、线扣、荡角这几点,会看鸽眼的人最重视的是它炯炯有神的“神”气。不经过长久的体验,不可能知晓什么是有神。冠军鸽不论什么眼,但都目光逼人,神光雄雄。眼睛平淡无神肯定不是冠军!因而才会有“冠军都会有好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论断。在拍卖会上成绩和眼睛往往决定了一羽鸽子的身价。在国外当然就有长盛不衰的“鸽眼论”。如果不清楚一羽鸽子的成绩时,从眼睛去评价这是最科学不过的了。大量实践证明一羽鸽子后代遗传怎样,眼睛是最好的证明。总体而论,要认定一羽鸽子好坏,简单说就是“成绩优”“眼睛好”“配对巧”。有的人明明十分重视鸽眼,却偏说不相信,那是他不想人人都知道这一奥妙,也不排除他对鸽眼一无所知的事实。最后,从鸽子自身强烈的特点标识上看,一羽鸽子是否优秀,基因遗传好不好,不同的品系虽有各异,但“越是名鸽名系其固化普遍的标识特点越是集中明显”。比如走进一个种鸽棚里,大师往往未上手,眼一看就能分辨判断出那是哪一系鸽子,一个品系的形成要经漫长的实践过程,往往也要打上历史的烙印。大家公认的詹森鸽,羽色最为代表的中浅雨点,当你在见多识广后,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遗传好不好或杂和掺半的也能即时发现。有名的胡本系、长期养,飞出成绩的多,久而久之,时常也能一眼认定,也都是八九不离十的,这其中的奥妙不仅仅是分析看它的某一处某个部位而是一种心灵相通的整体感觉和综合体悟。然而,如果是对那些极不成品系的鸽群,这种观点和看法就有失准确了。再比如詹森鸽子的“抖动”特点唯其特殊,但不少人也常常弄糊涂了,一个是在自由的活动中,日常行动里本能性的不停抖动。另一个却是把鸽子抓在手上,展开鸽子的翅膀,因强烈的不适,由疼痛造成争扎拼命的抖动,不是参明悟透的大师是分辨不出的,凭这一点就可以形成许多假“詹森”。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独特的胡本鸽系,往往“一点白”“一皮白”“一丝白”很多,而真正超级鸟的这种“白标”都集中在头部,有的十分隐蔽,甚至连主人把一羽胡本名鸽养老了都没有发现它的头上有一丝白毛这一秘密,而后代鸽中不仅代代有,而且凡是具备这一“白标”的大多数都是好鸽子。这就是一个真正遗传好的一流品系的特征,鸽主无法去追溯它历史上的由来,但一定会在后代鸽中感受到许多惊喜。正因为这样,有一次,在比利时鸽友研讨会上,著名育种大师布朗·查先生讲的观点深受以会者认同。他说:“面对一羽陌生的好鸽子,我不知道它后代怎样,但一定能明白它的成绩。”这说白了就是讲这羽鸽子能否遗传是不确定的,但它有优秀基因是可知的。好成绩就是好基因,由此,在实际作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人坚持鸽子是看不懂的,有人又坚决反对。我想,至少任何一个大师都是靠飞出来的,而并非自吹自擂。实际生活中大师往往经常捧杯夺冠。在欧洲不少人被“禁赛”和取消比赛资格,说穿了是看懂了鸽子。鸽子成了许多人研究的对象,评鉴鸽子的方法越来越多,各显神通,各具高招,有血统论,有成绩说,有眼睛探密,有翅膀学问,甚至空中扇几下都被列为胜败的主题,依笔者看,还是基因遗传和眼睛靠谱,抓不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必然会舍本求末,越说越糊涂。还有就是,一个新引进的品系有没有适应性?如果要从某系在某地养育的时间长短来确定适应性,那是不科学的。一些物种在一个地方生息时间很长,但最终走向消亡。物种进化中“环境”要素对遗传的干预性是确切存在的。一个种系到一个新的环境后是否得到重新复制,关键还是原环境和新环境的对接效果决定。因此,一些人引进原环境外血鸽立马见效,一些鸽子初来乍到,远隔千万里也能夺冠。在固定自身优秀基因的同时,就看鸽主是具备了所差不多甚至更适合的作育环境条件,比如更好的配更好的,饲养环境更优越,先配手段更高明先进。希望初学者始终把基因遗传作为基础课学习研究,去找到其中的开锁钥匙。走过茫茫草原,会看到骏马都在飞奔展现共同的英姿,发出一种奇妙的神韵,那就是遗传的魅力!鸽子要想赢得比赛,唯一的办法就是养到好鸽子。
1
点击标题查看相关资讯
红枫赛鸽中心(大棚)年第四届秋季竞赛规程
红枫赛鸽中心(小棚)年第九届秋季竞赛规程
红枫赛鸽中心赛线分析(任普)
红枫赛鸽赛线分析
西南地区赛鸽赛线地形、地貌、气候浅述
新年特刊(连载一)新年特刊(连载二)新年特刊(连载三)新年特刊(连载四)新年特刊(连载五)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