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饭到面条,从清淡到重油重辣,我们的饮食是如此的多样化。
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饮食: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宗教以及基因(gene)。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饮食习惯大部分和基因有关。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游牧民们之所以能够从牛乳或是乳制品中吸收更多的营养,从而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需求,就是因为他们的乳糖耐受度较过农耕生活的人而言要高一些,而这,又是几千年的演化下,他们的基因变得与常人的不同的缘故。而正是因为如此,游牧民继而形成了以乳制品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基因对我们饮食的影响或许在孩提时代更加明显。涉世未深的孩子普遍爱吃甜食及油炸类食物,其原因可追溯到人类发展出文明之前。在进化科学中有一个词,叫做EEA(environmentofevolutionaryadaptation),意思是通过进化而适应的环境。
人类的EEA在非洲热带草原。在EEA里,一个不怕高的人,会爬到20米高的树上荡秋千;一个不怕突然袭击的人,豹子会跳到他身上...…这些无所畏惧的人会率先死去,于是剩下的,是那些小心谨慎的智人。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铭记在基因中的记忆。
从这个角度看,甜食和油炸类的食物有一个共同点:含有大量的能量物质。
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而脂肪是人体主要储能物质。在食物缺乏的EEA时代,能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获取能量,人们会本能地选择含有糖类或脂肪的食物,而糖类最常见的表达形式就是甜味,油炸食物也含有大量脂肪。在当时食物如此匮乏,以至于就算智人摄取了他们所见到的所有脂肪食物,也只是供生存之需。而现在,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正因这种刻在基因里的密码,人们仍旧对香甜油炸食物独有情钟,却因此患上了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
这就需要与基因几乎同样重要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叫mimi的“文化基因”。位于我们细胞核的基因要经历千千万万代才能真正改变,但是mimi却非遗传性的,通过长辈的经验传承的一种信息。比如,我们现在因前人的经验积累而知晓了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于是我们会刻意地少吃以减少它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所以,按此意义上的遗传,包括物质遗传和精神遗传,而这两种,都是影响饮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年
2.《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加里·保罗·纳卜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陈德浪曾子涵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