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
主要应用:已知胰岛素自身抗体型糖尿病的管理。
增高:见于肝硬化、2型肥胖型糖尿病、胰岛素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营养不良型肌强直、胰腺增生导致的低血葡萄糖症;部分氨基酸、胰高血葡萄糖素、睾素、生长激素及口服避孕药。
减低:见于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继发性胰腺损伤和慢性胰腺炎。使用儿茶酚胺、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二、血红蛋白A1c(HbA1c)
主要应用:诊断糖尿病及其前期、监测糖尿病治疗。
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及其治疗未控制病人。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病人,若HbA1c高于6.5%,则需调整胰岛素剂量。
减低:HbA1c若低于5.7%,多不考虑糖尿病或表明糖尿病治疗得到控制。HbA1c减低也见于溶血性疾病,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其他原因如近期有大量失血,或大量生成新生红细胞。
三、C肽
主要应用:检测胰岛素瘤;可能有助于区分1型与2型糖尿病、诊断胰岛细胞瘤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鉴别低血葡萄糖原因等,但不用于诊断糖尿病。
四、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
主要应用: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确定有1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预测成人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需求。
增高:见于1型糖尿病。
五、酮体(KET)
主要应用:监测葡萄糖酮症酸中毒;对任何急诊入院病人的鉴别诊断;血清β-羟丁酸监控是24h禁食的参数。
增高:见于酮血症或酮酸症
减低或正常:见于未生成过量酮体的病人,或酮体虽增高但未能检出。
六、乳酸
主要应用: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和监测。
增高:见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休克不可逆期、心肺功能失代偿期等。
七、瘦素(LEP)
主要应用:了解体内瘦素与肥胖的关系。
增高:见于大多数肥胖者;LEP浓度增加常提示存在LEP抵抗。
减低:见于约10%肥胖者,LEP减低,提示LEP缺乏。LEP明显减低,常提示遗传性瘦素缺乏症,且与肥胖严重程度有关,但此现象极为罕见。
八、胰高血糖素
主要应用:用于胰高血糖素瘤和其他生成胰高血糖素肿瘤的诊断和随访、评估糖尿病病人高血葡萄糖。
增高:见于生理性增高如禁食时间过长,应激状态时,如疼痛、紧张、剧烈运动后、精神刺激等;糖尿病、胰高血糖素瘤、慢性胰腺炎伴钙化、急性心肌梗死、创伤、休克、低血葡萄糖症、高血脂、类癌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肝细胞癌。
减低:见于先天性胰岛细胞功能缺陷。
九、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
主要应用:辅助诊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见于老年人、饥饿、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症、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肝功能异常、重症肝炎、肾病、术后状态、应激、严重感染和灼伤病人及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碘泊酸盐、普萘洛尔、胺碘酮、地塞米松和麻醉剂氟烷。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药物苯妥英钠等。
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
主要应用: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滤泡细胞性甲状腺癌。
增高:见于桥本甲状腺炎即桥本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某些肝脏病、各种胶原性疾病和重症肌无力;部分(18%)正常妇女。
十一、促甲状腺激素(TSH)
主要应用:筛查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测轻度、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亢进症的急诊病人;监测甲状腺替代治疗的病人;确诊甲状腺癌病人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预测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促甲状腺素的反应。
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TSH分泌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金属锂、碘化钾、TRH使TSH值增高。
减低:见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TSH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等。
十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
主要应用:辅助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是否对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进行治疗决策的诊断项目。
阳性:见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非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及健康人(10%~12%)。
十三、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主要应用: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临床可疑Graves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的诊断;活动性或非活动性Graves病怀孕妇女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风险的检测;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与怀孕前3月或Graves病复发的鉴别诊断;评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Graves病复发的风险。
增高:见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十四、甲状腺素(T4)
主要应用:测定病变甲状腺状态;检测已知有异常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病人;对患儿有帮助。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等。
十五、游离甲状腺素(FT4)
主要应用:常与促甲状腺激素(TSH)一起,用于检测疑似甲状腺功能紊乱。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等疾病,使用肝素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使用锂盐等。
十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
主要应用:总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代谢状态无关的病例,如怀孕和使用类固醇激素病人,本试验特别有用。
增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怀孕、雌激素治疗、传染性肝炎、骨肿瘤、先天性TBG增多症、急性间歇性卟啉症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转移性恶性肿瘤、先天性TBG缺乏症、雄激素治疗、蛋白丧失性肠炎等。
十七、三碘甲腺原氨酸(T3)
主要应用: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线试验,用于促甲状腺激素低值和甲状腺素水平正常的病人;诊断三碘甲腺原氨酸中毒。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T3型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早期、缺碘性甲状腺肿、高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血症。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TBG血症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疾病。
十八、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主要应用:FT3是用于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二线或三线试验,能进一步提供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作为甲状腺素(T4)、高敏甲状腺激素(sTSH)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试验的补充;用于评价临床甲状腺功能正常而有结合蛋白异位分布的病人;监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T3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十九、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主要应用: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确定皮质醇增多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原因。
增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如应急状态、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库欣综合征、Nelson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垂体ACTH细胞瘤、肾上腺增生、异位ACTH分泌肿瘤、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综合症。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爱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垂体功能不全、下丘脑功能不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皮质醇合成酶缺陷)。
二十、孕烯醇酮(PGL)
主要应用:CAH辅助试验,特别是排除21-羟化酶和11-羟化酶缺乏症诊断;联合17-羟孕酮分析,可用于评价女性多毛症和不孕。
增高:见于类固醇激素产生过程的酶缺乏,增高程度与酶缺乏严重程度相关。
二十一、皮质醇
主要应用: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筛查和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动态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
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肿瘤、单纯性肥胖,使用药物苯丙胺、ACTH、酒精、口服避孕药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结核及萎缩、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用药物地塞米松、左旋多巴和金属锂等。
二十二、醛固酮(ALD)
主要应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查,最好同时测定肾素。
减低:见于醛固酮减少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使用药物抗惊厥药、脱氧皮质酮、普萘洛尔等。
增高:见于肾上腺腺瘤/腺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血管性疾病、缺盐、钾负荷、伴腹水心脏衰竭、Bartter综合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并发腹水、肾病综合征、和怀孕毒血症、使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呋塞米、口服避孕药以及限制钠钾的饮食。
二十三、肾素活性
主要应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查。
二十四、抗利尿激素(ADH)
主要应用:本试验临床未广泛应用。诊断尿崩症常根据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尿渗透压及电解质。
增高:见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产生ADH或ADH样物质的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肺癌、胰腺癌、膀胱癌和脑癌。ADH中毒增高,可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癫痫、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囊性纤维化、肺气肿、结核及艾滋病。
二十五、儿茶酚胺(CA)
主要应用: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辅助测定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对神经母细胞瘤及相关肿瘤病人进行诊断和随访。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心肌梗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剧烈运动。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失常、肾上腺切除和神经节药物封闭。
二十六、香草扁桃酸(VMA)
主要应用:筛查儿童儿茶酚胺分泌肿瘤;支持神经母细胞瘤诊断;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二十七、变肾上腺素(MNs)
主要应用:
①血浆:MNs用于分泌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推定性诊断的筛查。
②24H尿:MNs用于分泌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定性诊断,是一线或二线筛查试验、确认血浆变肾上腺素阳性结果。
③随机尿:MNs用于周期性高血压病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是二线筛查试验,确认周期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变肾上腺素阳性结果。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
二十八、生长激素(GH)
主要应用:诊断肢端肥大症及评估疗效、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
增高:见于垂体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外源性GH分泌瘤病人、营养不良、肾功能衰竭、长时间禁食、胰岛素、左旋多巴、尼古丁可使GH值增高。
减低:使用皮质激素和葡萄糖。
二十九、骨钙素(OC)
主要应用:监测和评价骨量减少、骨质疏松、Paget病和其他骨钙素水平增高的病人使用骨吸收抑制药的效果;辅助诊断骨转化增加导致的相关疾病,包括Paget病、骨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增高:见于畸形性骨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骨折、骨转移癌。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十、甲状旁腺激素(PTH)
主要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高钙血症;诊断原发性、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诊断甲状旁腺减退症;监测肾性骨营养不良所致末期肾衰竭。
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异位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继发于肾病的甲状旁腺亢进症、假性甲状旁腺减退症。
减低:见于甲状腺手术切除后致的甲状旁腺减退症、肾衰和甲亢所致的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症。
三十一、降钙素(CT)
主要应用: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等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增高:见于甲状腺细胞良性腺瘤、甲状腺癌、恶性贫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减低:见于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发育不全等。
三十二、雌二醇(E2)
主要应用:用于女性经期、异常怀孕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评估女性性腺功能、体外受精卵巢状态;结合黄体激素检测,监测性腺功能减退、绝经前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评价女性化,包括男性女性型乳房;作为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骨折风险评估的辅助检查等。
减低:Turner综合征、原发性和继发性性功能减退症。
增高:儿童女性化、产生雌激素的肿瘤、男子乳房发育症、肝硬变失代偿期、肾上腺皮质增生。
三十三、卵泡刺激素(FSH)
主要应用:辅助评价月经不调;评估疑似性腺功能减退症病人;预测排卵;评价不孕症;诊断垂体疾病。
减低:见于雌激素或孕酮治疗、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席汉综合症、晚期垂体功能低下,口服避孕药、性激素使其减低。
增高:见于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功能减退、早期腺垂体功能亢进、睾丸精原细胞瘤、Turner综合症、klinefelter综合征等;使用药物克罗米芬、左旋多巴等。
三十四、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主要应用:用于早期怀孕检测、宫外孕或其他怀孕相关并发症研究、监测体外受精。
阳性:①怀孕:在第一次月经过后10日左右可阳性;在怀孕最初三个月内,HCG水平可每日增高1倍。
②宫外孕破裂、流产:HCG由阳性转弱;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转为阴性;保胎成功,HCG恢复增高。
③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睾丸畸胎瘤治疗监测;在肿瘤术后8~12周,HCG应转为阴性,否则应定期复查。
④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胃癌、肝癌、乳腺癌等,须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十五、黄体生成素(LH)
主要应用:用于月经紊乱辅助评价;疑似性腺功能减退评价;预期排卵不孕症评价;垂体疾病诊断。
增高:见于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卵巢功能衰竭而致闭经;使用药物克罗米芬、安体舒等。
减低:见于垂体或下丘脑功能低下、溢乳-闭经综合征,使用地高辛、孕酮、口服避孕药等。
三十六、雄烯二酮(ASD)
主要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高雄激素血症。
增高:女性多毛症、痤疮、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使用克罗米芬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减退症、镰状细胞性贫血、侏儒症等。
三十七、孕酮(Prog)
主要应用:用于月经周期的排卵期判别;评价怀孕者胎盘功能;检查部分肾上腺或睾丸肿瘤病情。
增高:见于先天性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高于正常人10倍)、脂质性卵巢瘤、黄体囊肿、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减低:见于先兆流产、溢乳性闭经综合征;药物如克罗米芬、口服避孕药影响。
三十八、泌乳素(PRL)
主要应用:用于垂头肿瘤、闭经、乳溢、不孕、性功能低下的辅助评价;监测泌乳素肿瘤的治疗。
增高:见于垂体瘤、泌乳素瘤、泌乳闭经、各种下丘脑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衰、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外源性PRL分泌增多症。以及使用药物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等。
减低: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接受左旋多巴等治疗。
三十九、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主要应用:诊断和随访女性雄激素过量,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特发性多毛症;辅助监测性类固醇和抗雄激素治疗效果;辅助诊断青春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辅助诊断和随访神经性食欲缺乏、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病和评估2型糖尿病风险(尤女性)。
增高:见于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摄入性疾病(厌食)、雌激素利用和性激素产生减少。
减低:见于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多毛症、使用雄激素、痤疮和库欣病。
四十、睾酮(TEST)
主要应用:评价男性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男子女性型乳房、骨质疏松症和不育等;评价男孩青春期延迟或早熟;监测睾酮替代治疗效果;监测抗雄激素治疗;评价女性多毛症、女性男性化;诊断雄激素分泌性肿瘤。
增高: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子分泌促性腺激素肿瘤、怀孕期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药物如巴比妥类镇静剂、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影响。
减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药物如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及酒精等影响。
KOI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