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是0-18岁。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的天赋特长,更多的是通过不断报名兴趣班的方式来确定。事实上,盲目地培养孩子只会给孩子造成身心方面的很大压力。基因检测目前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检测得知孩子的天赋后,可以采样培养林木的方法对树枝进行修剪,取长补短,尽最大努力来减轻孩子的各种学习负担与身心压力。
抱着怀疑的态度给儿子做了基因检测
五岁的轩轩学小提琴已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与大多数孩子不一样,轩轩对小提琴是真心喜欢,每天会很自觉地练琴,为了练琴,还跟爸爸妈妈说要晚睡一会,这样就可以多练习一会。
看着儿子对小提琴的喜爱,轩轩爸爸有点感触:“这事要是在一年前,我大概是不会想到……”的确,一年前,轩轩爸爸妈妈还在为给轩轩报哪个兴趣班而烦恼,“我想让儿子学跆拳道,他妈妈希望他学小提琴。”
夫妻俩各有各的理由,爸爸认为男孩子学跆拳道有利于培养男子气概,妈妈却认为学音乐的孩子以后气质比较好,两人争执不下,又不想让儿子报太多的兴趣班,决定问问轩轩的意见,结果轩轩给出了个“我都不喜欢,我就喜欢玩”的答案。
偶然的机会,轩轩妈妈在和同事聊天时了解到,同事家儿子去做了基因检测,从智力、运动、体型、健康、天赋做出科学评估,能检测出孩子的基因优势,也能测出健康风险,“其实我们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的,毕竟我们俩对这方面都不太懂。”
根据检测报告确定了兴趣班“检测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用棉签在口腔内摩擦取样。”轩轩爸爸说,在此之前,他还以为儿子要受点小罪,扎破手指什么的。
大约三周之后,轩轩爸爸拿到了检测的结果,“只能说真的是亲生的,不是像我,就是像他妈。”轩轩爸爸说,检测结果显示,儿子的近视风险高,酒精代谢能力不强,“这点像我,我近视有度,喝酒很容易醉。”骨密度低,将来身高可能会有影响,“这点遗传他妈妈,他妈妈身高不太高。”
另外,轩轩的认知领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忆力都比较强,至于天赋方面,运动能力一般,乐感却很强。
于是,轩轩爸爸最终“妥协”,给轩轩报了个小提琴班。此外,平时还会有意识地陪轩轩做一些益智的游戏,一边玩一边学。与此同时,针对轩轩可能出现的近视、长不高,轩轩爸爸说他们特地咨询了相关医生,从饮食和生活习惯着手,让轩轩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持续性补充对身高、眼睛有益的微量元素。
检测后找到兴趣特长重新再出发
与轩轩的爸爸妈妈不同,童童的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小就给童童报了很多兴趣班,如舞蹈、音乐、围棋、英语等等,“可以说,我们母女俩的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基本都是在培训班度过的。”童童妈妈说。
可惜的是,坚持了几年,效果并不好,“女儿哪样都会点,但哪样都不精通,人也越来越不自信,也不太爱与人交往了。”这让童妈妈开始反思,“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个事情,他们说到了基因检测。”
童童妈妈带着女儿去做了检测后发现,童童的逻辑思维和专注力一般,但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这跟她平时的表现很符合,虽说是个女孩子,但很喜欢打篮球。”拿着这个检测结果,童童妈妈把童童的兴趣班都给停了,由着童童去打篮球,最终在全国锦标赛中得到了第三名。
利用基因检测结果取长补短
曾经有过一份问卷,分别对0-5岁的幼儿家长和6-10岁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困扰孩子家长比较普遍的问题有:孩子不够自信、不听话、没有礼貌喜欢顶嘴、不专注、乱花钱、迷恋电子游戏、喜欢打架、喜欢哭闹、厌学、撒谎等问题。
通过对0-5岁幼师的交流与沟通发现,困扰他们的问题分别是:有些不良行为很难改变;好动,经常故意捣蛋,不知如何控制;有些孩子动作很难教会,怎么教都不会;有些孩子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很胆怯,很容易哭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很多后天的因素,但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家长造成的。第一,把不是孩子的问题当成了问题来对待,很容易造成教育培养方式方法上的错误;第二,由于我们长期在教育培养方向、方式方法上的错误,导致孩子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故也。
在大人看来非常担心的问题,从生物学角度充分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与表现,可能反而是孩子未来成才的一种必要特质。比如:孩子有点野性,敢于冒险,经常做些普通孩子不敢做的事情。
如何正确发现并培养这样的孩子呢?只需要对孩子的遗传基因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组合分析,就可以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属于未来哪种职业特征所需要的,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培养教育,把原本看来是缺点的问题一下就可以转化成优点。
通过基因的检测,提前预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孩子有多情加抑郁遗传基因,家长与老师就需要在孩子快12岁时作好准备,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干预,包括营养、药物以及教育等方式,就可以避免孩子在身体发育期受到身体性激素的影响造成学习、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乃至社会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