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医学不是万能的,这最常体现在一个最小而且是最常见的疾病上——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市面上大多数的感冒药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这只是缓解症状的药,病毒性感冒的一般痊愈方式是自愈。近年来很火的感冒神药奥司他韦,理论上包括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等。这也只是在感冒初期的36h内服用才有明确疗效。病毒性感冒之所以难以攻克,一是因为它变化太快,1年之内每个季节的病毒种类都不一样,哈佛大学年就报道,已经发现耐奥司他韦的流感病毒。所有杀不死病毒的药物,只会使它更强大。二是因为病毒种类太多,我们熟知的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只是类别,细分的病毒株没法计数,而且随时有崭新病毒株产生。所有的这些都导致难以找到致病原的共性。这一次,为了攻克感冒这一「蕞尔小疾」,科学家选择动用「基因编辑」这门高射炮。这篇题为《EnteroviruspathogenesisrequiresthehostmethyltransferaseSETD3》的研究文章发表在9月16日的Nature子刊上。图片来源:naturemicrobiology文章思路:第一步是慎重选择研究对象——研究蛋白还是基因?病毒还是宿主?本篇文章聚焦于鼻病毒(EV)进行研究,一般来说鼻病毒引发的是普通感冒,而流感病毒引发的是流行性感冒,比如甲流、乙流、禽流感等等。其实普通感冒才是我们普通人最常罹患的感冒。一生要有个80次——次吧。就鼻病毒一类而言,发现的病毒株就有种病毒株,每一种病毒株又产生无数种蛋白。从蛋白水平来寻找这些病毒株的共性,实在难以捉摸。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研究人员想到,与复杂的蛋白相比,为什么不去寻找简单的基因呢。基因相对保守,不易编译;基因是产生蛋白的模板,找到基因即找到了蛋白;最后,相对蛋白来说,基因的数目也少。我们知道,基因组的编码基因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非编码基因,比如人类DNA中,非编码基因和编码基因的比例是98:。同时,作者在设计研究方案的是时候并没有把目光放在病毒的遗传物质上,而是放在宿主的基因上,因为病毒一般是通过整合到宿主DNA中,借助宿主的体系来生产自己需要的蛋白质。第二步是细胞筛选实验,即使是%的DNA,也是庞大的数字。如何筛选性的定位可能的目标基因呢?作者先用培养皿对感染EV细胞进行培育,对生存和死亡的细胞基因组进行对比和分析,这就能筛选出EV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重要基因。第三步是基因编辑实验。分为细胞体外实验和老鼠体内实验。先对被鼻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具体来说就是逐一敲除与产生蛋白对应的特定基因。这项工作复杂而枯燥,所幸最终还算是有了结果。当研究员在敲除产生SETD3蛋白的基因后,病毒停止复制。随后在人体细胞实验中证实,敲除SETD3基因后人体细胞病毒复制量减少倍。在一系列前驱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再用基因编辑这门大炮,对SETD3基因进行敲除,小鼠实验结果和细胞实验结构一致,同时小鼠的健康未受到影响。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但研究人员并不希望借助基因编辑来治疗人类感冒,这才是高射炮打蚊子……如果可能,应当针对SETD3开发出新型药物治疗,这才是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小小的普通感冒——医学界的一大心病似乎有了攻克的期望。然而笔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