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豆货物损坏在中国目的港的索赔数量和金额逐渐升高,尤其是来自南美洲大豆主产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过去每年都给中国货物保险人带来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如何解决大豆货损之痛成了摆在货物保险人面前的问题。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及货损概览
中国是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从年的.5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20年间大豆进口数量增长了30倍。相比之下,我国自己的大豆产量却一直稳中有降,最近几年更是维持在-万吨。
高速增长的大豆贸易背后是大宗大豆散货运输的持续增长,以年为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全年进口大豆万吨,总货值超过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南美三国的大豆数量和金额占比57%。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与此同时,货物保险人在全国几乎所有大豆进口港都遭遇了大豆损坏纠纷。其中以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地的南美大豆最为严重。根据目前掌握的不完全信息,年中国进口大豆赔付率远远高于货运险市场平均赔付率。
下面,瑞士再保险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大豆远洋运输的主要风险。
认识南美大豆的主要风险来源
1含水量和温度
大豆籽粒因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存储运输对于温度和含水量的要求和其他禾谷类作物大有不同。含水量和温度偏高的大豆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进一步增强大豆的呼吸作用,带来霉变的危险。大豆呼吸作用会释放水分和热量,在货舱积聚,进一步加剧发热和霉烂损害程度。同时,大豆导热性不良,出现高温易颜色变深出现“赤变”,伴随“浸油”(俗称“走油”)现象,造成出油率低,工艺和食用品质变劣。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大豆中的蛋白质,温度和含水量越高,蛋白质越容易老化变形,降低货物品质。
美国农业和生物工程师协会(ASABE)在其标准中指出,当装运的大豆含水量超过12.4%,温度超过25°C,大豆可能在长航程中变得不稳定。相关专家针对进口中国大豆的情况也指出,当温度超过25°C,为运输安全,含水量必须低于13%,而当温度低于25°C,含水量则可以相对提高。当温度超过30°C时,含水量超过11.5%对于超过20天的航程就意味着高风险。同时,在国内的大豆检验国家标准中,也明确了大豆含水量不超过13%。
2
大豆的品质证书和买卖合同
通常来说,无论在南美大豆的买卖合同中,还是在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法律中,含水量要求低于14%。但是这些合同和法律的规定显然没有考虑储运的期限,航程路径等因素。举例来说,含水量为13%的大豆,如果在21°C环境中已经存放了35天,其在船安全储运期限在装船前已经消耗一半。另一方面,货物品质证明和买卖合同中列明的含水量并不总是准确可靠,发货人提供的这些证明可能是平均值,不同批次的货物状况可能差异很大。几百吨坏批次的大豆的变质会影响其他品质良好的大豆,可能导致收货人整舱拒绝收货和提出巨额索赔。
3
南美的大豆装货港的不良天气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相关报道,在整个南美大豆的生长季节(年12月至年2月),乌拉圭、巴拉圭的南部,巴西的南部遭遇了超过历史同期均值的降雨。在年4月的阿根廷,东北部地区有超过月平均降雨量两到三倍的记录。我们目前无法准确量化这种影响的程度,但是从部分港口装运(比如巴西的Santos港)的大豆索赔数量提高这一事实看,大豆的高含水量和装货港的阴雨天气有明显的正向关联。
4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中国每年进口的南美大豆基本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常用于压榨豆油和饲料。转基因大豆根据《进口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实行更严格的进出口管理。我们看到在转基因大豆的货物残损处理中,中国卸货港的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通常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甚至直接要求销毁或者退运;即使没有退运或销毁,也可能面临流转,再销售或加工等环节的监管要求,这无疑给南美洲大豆货损案件中减损处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这某种程度上反过来对南美进口大豆的到港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货物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需要考虑的风险之一。
5
大豆损伤粒和杂质
不同的大豆贸易合同中通常对大豆的品质有具体的约定,可能允许大豆存在一定比例的热损,破碎,开裂或者颜色的混杂,也可能允许大豆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杂质,比如豆梗,豆荚或者其他杂质。这些坏损豆粒的呼吸强度要比完整颗粒大,吸湿散热更强,这往往成为霉变的高风险地带。此外,杂质的存在阻碍了大豆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微生物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了霉变的风险。
6
大豆种衣剂
种衣剂是由农药原药、肥料、生长调节剂、成膜剂和其他助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因为种衣剂含有一定的农药,如果带有种衣剂的大豆混入到食品大豆中,将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近年来,进口大豆的种衣剂一直是我国进口检验检疫部门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治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