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西湖大学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5.html

北京时间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激活状态的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oftheActivatedHumanMinorSpliceosome)的科研论文,是剪接体结构与机理研究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首次报道了迄今整体研究知之甚少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展示了在剪接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构象——激活态次要剪接体(activatedminorspliceosome,定义为“次要Bact复合物”),整体分辨率高达2.9埃。该结构第一次展示了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组成、以及对稀有内含子(U12依赖型内含子)的识别机理,首次揭示了次要剪接体的催化中心以及活性位点,并且通过结构解析鉴定了次要剪接体的全新蛋白组分、揭示了它们对次要剪接体及罕见内含子剪接的重要作用等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

此次重大突破,使施一公研究组在继年首次解析世界上第一个剪接体结构、年解析第一个人源剪接体结构之后,再次成为世界上首个解析了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团队。

图1施一公研究组最新《科学》长文

在高等生物中,一段又一段的遗传密码埋在核酸分子中。其中,“无效”的遗传信息不具有翻译功能,被称为内含子,而可以被核糖体翻译的有效遗传信息叫做外显子。把这些遗传密码中“无效”的内含子“剪”出来,“有效”的外显子“接”到一起的过程叫做RNA剪接,它是生命体解读遗传密码的核心步骤。负责执行这一步骤的就是细胞核内复杂精密的分子机器——剪接体。每个细胞对于每一条剪接前的基因信使——前体信使RNA的剪接在时空上是非常精准的。剪掉谁,剪掉多长,什么时候剪,按照什么顺序把外显子拼接起来,每一个“操作”都是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关键问题。一步走错,结果千差万别,基因的表达和传递也会因此出现错误,于是就导致了人类某些先天遗传疾病以及后天疑难杂症的出现。研究发现,人类的遗传疾病大约有35%都是因为剪接异常造成的。从年首次发现RNA剪接至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免疫沉淀、基因敲除、交联质谱、建立体外剪接反应系统等研究手段,初步建立起剪接体的组装、激活与解聚的发生过程,以及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等复杂的RNA剪接调控网络。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对高等真核生物内含子序列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了一类非经典的内含子剪接序列(5’剪接位点为AT,3’剪接位点为AC),一种全新的剪接体开始逐渐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这个全新剪接体的核酸组成,其中U11、U12、U4atac、U6atac四种新的snRNA参与该类内含子的识别与剪接。由于这种非经典的内含子占比不足百分之一,该类内含子被称作稀有内含子,而因其特殊的剪接位点及识别该位点的特殊snRNA组分,该类内含子又被命名为AT-AC内含子(AT-ACintron)或U12依赖型内含子(U12-typeintron),催化该类内含子剪接的这种全新剪接体被命名为次要剪接体(minorspliceosome)。尽管由次要剪接体进行剪接的稀有内含子含量极低,但是这些基因却与许多重要的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比如DNA的复制与修复、RNA转录与翻译等等。然而,对于U12依赖型内含子以及次要剪接体的研究却发展缓慢,次要剪接体的蛋白组成、重塑调控等等关键的科学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如何捕获并纯化次要剪接体,是领域内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施一公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剪接体的三维结构与RNA剪接分子机理的研究,自年报道了第一个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后,相继解析了酿酒酵母和人源主要剪接体(majorspliceosome)的全部已被鉴定的基本构象。这些已解析的剪接体覆盖了整个RNA剪接循环,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剪接体催化RNA剪接两步反应的工作机理,同时为理解剪接体的组装、激活和解聚等过程的发生提供结构依据,首次将剪接体介导的RNA剪接过程完整的串联起来,为理解RNA剪接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最清晰、最全面的结构信息(图2)。与此同时,施一公研究组也将目光聚焦在了研究更为匮乏的次要剪接体研究领域。

图2施一公研究组解析的剪接体结构汇总

(图片来源:Wanet.al,,AnnuRevBiochem)

在没有任何次要剪接体的捕获与纯化等相关文献的情况下,摸索并建立次要剪接体的捕获与纯化方法迫在眉睫。施一公研究组的白蕊博士与万蕊雪博士,长期从事剪接体的纯化与结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大量剪接体结构研究的经验。在此研究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次要剪接体识别位点的特异性,研究组首次设计出一条全新的U12依赖型的pre-mRNA。通过改良前人的体外剪接反应实验条件,成功地确定了该U12依赖型的pre-mRNA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剪接的高效性。由于次要剪接体的含量极低,如何进一步获得性质良好的次要剪接体样品,成为本文研究的第二大难点。白蕊和万蕊雪在原有的剪接体纯化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与改良,最终首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次要剪接体捕获与纯化方法,成功获得了处于激活态的次要剪接体的蛋白样品,随后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重构出了世界上首个次要剪接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整体分辨率为2.9埃,并搭建了第一个次要剪接体的原子模型,其中包含了4条RNA和45个蛋白(图3)。

图3人源次要剪接体的三维结构

该文解析的人源次要剪接体Bact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74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