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结果,我快自闭了。
结果简直惊掉下巴…..这都是些什么天书般的课题?
原来,小学生就已经开始搞「6-BA细胞分裂」、「黄酮类化合物」、「C10orf67」。
中学生也是不甘示弱,「响应型纳米粒」、「螺吡喃-芘双色团」、「肾小管IMCD3细胞株」。
不禁让人想到前不久火爆全网的演讲《后浪》里的一句话:
然而,冷静思考一下,这真的是初高中,甚至小学水平的孩子,就能hold得住的课题吗?
翻了翻资料,挖了挖人——哦,原来这比赛,是一场「科研亲子接力棒大赛」。
为什么这么说?各位看官且细品。
超乎寻常的课题难度这些课题中涉及到的概念,难度系数有多高?
先来看下最近比较热议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技能与机制研究》。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这项研究的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一所小学的学生,陈某石。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都会是——什么是C10orf67?
在网上查了查资料,原来,C10orf67是人类第10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
换成简单一点的说法,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某个基因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小学生就知道什么基因了?
要知道,对于「基因」这个概念,本科生都需要发给一年的时间来研究。
而根据这位陈小朋友在日记中的描述,他一开始也不是非常明白什么是基因。
然而,短短4天时间内,已经到了「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设计」这种境界了。
而且也了解了「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
有网友评论道:
这项论文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博士级别。
不明觉厉……
再来看下最近热议的另一个题目——《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这是第33届比赛的中学组一等奖研究。
单从题目上来看,也是一项难度系数极高的研究了(它下面的2项研究也是如此…)。
这项研究的作者,是当时还在重庆念高二的彭某珊同学。
虽然高中生对于生物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生物知识储备,但单是这项研究的水平,应该是硕士级别。
怎么说?
因为有网友扒出来,彭某珊的研究和某篇硕士论文里的图片数据一模一样。
来感受下二者之间数据图的画风。
嗯,确实是比较明显了。
难以置信的操作难度除了课题概念上的难度外,还有操作方面让人费解的点。
先看这位曾同学的研究——「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
这个实验是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做的,惹得量子位同事一阵「柠檬」:
我读研那会儿,老师都弄不到这个资源。
要说「同步辐射光源」,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技术了,全国范围内只有三家,北京、上海、合肥。
北京的同步辐射光源被称为「第一代」,合肥是「第二代」,而「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据媒体报道,一位业内人士发文说,因为需求旺盛,上海光源的测试排期都是24小时连轴转,每年一堆人排队等着用。
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