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书基因传

基因传

众生之源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译者:马向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01

1内容简介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年,他出版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时代》杂志称其为“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本英语书之一”。年,《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3书评

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带领我们穿越基因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穆克吉还是一个优雅的、会讲故事的人。——比尔·盖茨

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人工智能,另一个是基因科技。基因的发现、基因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类*次有机会无限接近生命秘密的真相。穆克吉医生的《基因传》来得正是时候,完整梳理了基因理论和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讲述了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的故事,以及基因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的边界的触碰,和他的前一部作品《癌症传》一样,丰满而富有启发性。我们对基因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正在到来的基因时代,有更多的可能让人类克服疾病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再听天由命。——李开复(创新工场CE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基因的发现和发展揭开了生命的奥秘,将深刻影响我们人类社会的走向。穆克吉是集医生、学者、科普作家于一身的印度裔美国人,他一方面掌握关于基因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以科普作家的身份,把深奥难懂的知识以文学笔法呈现出来,有故事,有情节,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神经生物学博士)

我推荐这本书,不仅在于它的确好,而且在于它的意义。尤瓦尔·赫拉利在红遍全球的《未来简史》中指出,人类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两门科学,一是人工智能,二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被称为基因工程。这门科学现在已用于制药、基因检测和基因重组。运用基因科学,我们能挽救人的生命,消除祖上遗传而来的缺陷,这不是使人类未来更美好吗?要了解基因科学的未来,一定要了解它的过去与今天,读《基因传》的意义就在于此。——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作者在远古的遐思、技术的进步与科学家个人命运的沉浮之间来回切换,收放自如,大开大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广袤幽深的历史长卷,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李清晨(医生、科普作家、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心外传奇》作者)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人类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进入一个富足世界,我们能不能把生老病死变成一个自己能掌控的过程?生命是通过基因传承的。过去人类不了解基因,就听天由命,但是现在已经开始了解生命天书,甚至已经从“读”进入“写”的阶段。生命经济时代,一个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新时代扑面而来,很少有人注意它,但它确实已经来了。生命经济必将引领人类走向一个全新时代。——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大多数医生,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基层医生,都把治病看作处理好症状,有平稳的生命体征即可。了解基因,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拓展自己的职业边界。《基因传》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博士,因为有着肿瘤临床与研究的“双重”经历,他的文字,让临床医生可以从亲切的角度,了解这个领域的内容。——丁香园

(基因的)故事曾被人们用诸多不同的方式细致地描述过,但这次,穆克吉以一种罕见的宏伟视野讲述了这部(基因的)新历史。——《纽约时报书评》

穆克吉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娓娓道来……同时还在秉承医学严谨的前提下以诗歌般的语言彰显了人性中的柔情、脆弱以及光芒。——《华盛顿邮报》

《基因传》不仅描绘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壮美蓝图,同时也对传统人类概念提出了道德与哲学挑战。——保罗·伯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4编辑推荐

读《基因传》的N个理由:

1.不是所有写基因的书你都能读得懂。

2.这本书所讲的故事,和每个活生生的人都息息相关,你所有关于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的问题,都会在书中找到新的答案。

3.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因的发现,让我们终于无限接近这些大问题的真实答案。

4.这本书写了年来人类对生命遗传迭代奥秘的探索。

5.为什么人人相似却又千差万别?生命的演化过程里,是什么在背后决定着这一切?这个问题困扰人类几千年,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人类始终探索。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找到了基因,终于找到了破解生命奥秘的钥匙。

6.整本书写了位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

a.DNA双螺旋的发现过程,惊心动魄,如大片一样精彩。

b.纳粹德国利用“优生学”理论,让集中营成了世人心中永恒的伤疤。

c.你以为科学家之间都应该是“我好崇拜你啊”,但其实,他们可能即使合作也不忘记斗争。

d.一个在学校里表现“良好”的美国小女孩,却和妈妈以及妈妈的妈妈一起被认定为“智障人士”。

e.你以为你是女人,我以为我是男人,但基因说,我们可能都错了。

……

7.基因是没有情感的,《基因传》是有温度的。

8.如果非找一本类似的作品,就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吧,《人类简史》用崭新的大历史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手法,重述了人类从起源到今天的故事,《基因传》也从宏大的视野和人类*问题的关怀,用极讲究的叙事手段,把基因的故事讲了个通透。

9.之前写基因的书也不少,但都零零散散的,从来没有像穆克吉这样完整系统地梳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基因传》是一部知识密度极高的佳作。

10.这不是生硬的科普书,作者同时把政治、历史、人性、伦理、道德等议题穿插在里边,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

11.好看,真的好看,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科学家们抓住片段的线索和证据,一个一个攻破基因难题,像侦探小说一样好看。

12.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完整地了解基因的全部知识,关于基因,看这本就够了。

13.印度裔美国医生,这样的身份,让作者的写作别具一格。

14.穆克吉的前一部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获得普利策奖,他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15.未来,这本书关系所有人的未来!基因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基因测序、基因克隆、基因检测、基因诊断、基因编辑……这些技术可以为我们带来巨大好处,可以治愈疾病、预测未来、更新我们对性别、身份、选择的认知,基因时代正在到来。但是,基因也涉及智力差异、种族歧视、伦理、道德,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就歪曲利用了基因理论,制造了种族屠杀的灾难。人类已经掌握了定向改造基因的技术,影响基因的功能,最终使身体状态、生理机能甚至人类本身发生改变,那么谁有权力支配它们并且确保安全呢?谁将成为此类技术的主导者,而谁又会成为它的牺牲品?当我们具备理解与掌握人类基因组的能力时,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概念也许将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

16.穆克吉很帅,嗯!

------

究其根本,人类不过是携带基因的载体与表达功能的通路。基因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源泉,而我们就像是风驰电掣的赛马,在转瞬间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它们的组成与世间的善恶无关。同时也不会受到人情冷暖的影响。我们只是这些遗传物质最终的表现形式。

——村上春树《1Q84》

5目录

序言 骨肉同胞i

第一部分“遗传科学昙花一现”——遗传物质重见天日(―)

第一章围墙花园

第二章“谜中之谜”

第三章“空中楼阁”

第四章他爱之花

第五章“名叫孟德尔”

第六章优生学

第七章“三代智障已经足够”

第二部分“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揭秘遗传机制(─)

第一章“身份”

第二章真相与和解

第三章转化

第四章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第五章“愚蠢的分子”

第六章DNA双螺旋

第七章“变幻莫测的难解之谜”

第八章基因的调控、复制与重组

第九章基因与生命起源

第三部分“遗传学家的梦想”——基因测序与基因克隆(─2)

第一章“交叉互换”

第二章现代音乐

第三章海边的爱因斯坦

第四章“克隆或死亡”

第四部分“人类是最适合的研究对象”——人类遗传学(─)

第一章父亲的苦难

第二章诊所诞生

第三章“干预,干预,再干预”

第四章基因定位

第五章基因组时代

第六章基因地理学家

第七章人之书(共23卷)

第五部分镜中奇遇——遗传一致性与“常态”(2─)

第一章“不分彼此”

第二章遗传算法

第三章最后一英里

第四章冬日饥荒

第六部分后基因组时代——遗传学的命运与未来(─)

第一章未来的未来

第二章基因诊断:“预生存者”

第三章基因治疗:后人类时代

后记辨别身份

致谢

大事年表

词汇表

译者注记

注释

塞巴斯蒂安?斯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偏方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2999.html


当前时间: